长江源村乘“电”启程 集体经济“壮”起来
图为国家电网青海电力三江源(海西格尔木)共产党员服务队检查用电设备。国网格尔木市供电公司供图
傍晚,伴随温柔的落日,牛羊惬意悠闲。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长江源村的牧民将已包装好的牛羊肉完成分拣、搬运、装车,一气呵成,一派繁忙。
在长江源村的养殖场内,牛羊膘肥体壮。“唐古拉藏羊是非常有地域代表性的品种,销路比较好,我们销售的羊肉是藏系的草膘肉,口感好,牛肉销路也很好。”该村冷库负责人扎西达娃说。
长江源村是一个生态移民村。2004年11月,为响应国家三江源生态保护政策,唐古拉山镇多尔玛、措加玛等6个牧业村的藏族牧民,从海拔4700多米的三江源保护区移民搬迁至格尔木南郊,形成了今日的长江源村。
唐古拉山镇长江源村生态绿色牛羊肉加工销售基地包括冷库、牛羊肉加工车间、工作室三个项目,由中央财政资金和长江源村、格日罗村筹资建成,两个村合作运营。该基地带动了唐古拉山镇其他五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有效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
建设初期,长江源村冷库负责人向国网格尔木市供电公司提交了用电申请。接到申请后,该公司立即安排人员上门了解基地的用电需求,并结合冷库用电负荷、用电设备等参数,为其量身定制合理的用电方案。
“接电的速度真是快,我当天提交的申请,第二天供电公司就来勘察线路,当天确定了供电方案,为我们项目建成投产争取了宝贵时间。”提起供电公司的工作效率,扎西达娃不住地夸赞。
与传统冷库相比,长江源村冷库引入了大量自动化电气设备,温控系统、水泵等保障牛羊肉鲜味。目前,该冷库已投产,日平均用电约600-800千瓦时(度),对供电的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海西格尔木市供电公司不定期组织共产党员服务队为冷库用电设备进行“义诊”,为鲜美的牛羊肉撑起“安全伞”。
记者了解到,该冷库采取“合作社+牧民”于一体的全产业链条的运营方式,由牧民将牛羊在海拔4700米的唐古拉山上放牧养殖长大后,再由合作社收购,以包收包售的方式带动牧民稳定增收。
2004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为长江源村投资建设1台200千伏安配电变压器,解决搬迁133户牧民用电问题。2016年,该公司对长江源村配电设施进行改造升级,新建10千伏电缆线路150米,0.4千伏线路5260米,新立杆塔73基,智能型真空开关1台,一进三出的高压电缆分支箱1台。
为提升长江源村居民用电感知,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及供电可靠性,2023年,国网海西供电公司计划改造630千伏安箱变1台,改造10千伏电缆线路0.17千米,改造低压电缆线路1.69千米,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充足的电力保障。
“冷库和养殖场实现电气化,工作更简单和高效,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剥羊皮、宰杀和喂饲料,在这儿干活一天能挣100多元。”长江源村的牧民索南告诉记者,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留在家乡,实现了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年增收约1.5万元。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奋进的脚步正铿锵,幸福的日子好又长
七年来,长江源村人把对总书记的感恩之情化作干事创业、奋勇拼搏的力量,展望未来,长江源村恰似饱含生机和希望的露珠,在新时代的阳光下,折射出以人民为中心的伟大光辉。 [详细] -
感受现代牧歌生活——青海长江源村见闻
“到格尔木那天是2004年11月25日,看到政府为我们每家每户统一建好的新房子,大家都特别高兴。”时隔多年,老支书更尕南杰仍然清晰地记得初到新村时的情形。[详细] -
生态好,生活更好——青海格尔木市长江源村易地搬迁创建新家园
2020年,长江源村被命名为第三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这是长江源村继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村”之后获得的又一个国家级荣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