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春天里的青海故事】优质教育在雪域高原根深蒂固

发布时间:2022-04-08 10:14:00来源: 青海日报

  4月1日,从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市出发,一路南行。三个小时后,来到了囊谦县城,汽车没有停下,直接驶向了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

  “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清晨八点零五分,教学楼里传出了琅琅读书声,一天的学习生活正式开始。

  “现在天气暖和起来了,教室里还放着暖气,同学们早起跑操吃过早饭后来教室早自习也都轻松了很多,感觉大家每天都充满了动力。”说话的是高一年级一班的班主任冯文雅老师。

  仔细看看这所学校,五层楼高的教学楼红白相间在整所学校布局的正中心,教学楼旁分别是行政楼、学术报告厅、食堂、学生宿舍、教师周转安置房、锅炉房和公共生活服务中心,所有的建筑都是红白搭配,与蓝天和白云还有远处的高山草原相互映衬。同时,学校还配备了一个400米标准操场,柔软的塑胶跑道和人造草皮满足了师生运动锻炼的需要。

  “用时25个月,施工9个月,一所省级规范化、标准化、现代化的高级示范中学,矗立在了囊谦县澜沧江畔,如此高效率高质量,离不开玉树州委州政府、青海省教育厅、青海师范大学和州教育局及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还有社会各界人士、各界兄弟学校的鼎力帮助。”青海师范大学附属玉树实验学校校长樊成岩骄傲地说。

  除了一流的硬件设施,优秀的师资力量和云端的优质教育资源也是学校的绝对优势。

  加上23名支教教师,现如今全校共计一百多名教师,全体教师正向着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进、团结奋进的教师队伍而努力奋斗。

  全校教师中,青年教师的占比很大,超过了50%,他们充满激情和热情,有的是青海师大的支教老师,有的是学成归来想要报效家乡的有志青年,虽然有着不同的身份背景,但他们都为了同一个目标来到这所学校,那就是让优质的教育资源能公平的惠及到每位学生,同时,他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共同进步”,教师专业化成长明显,近30人参加了业务培训,10余名教师获得州级、省级教学比赛荣誉。

  “‘六天七夜’陪伴制是我们针对一些家比较远,周末不能回家的学生制定的特色关爱行动。”樊成岩紧接着说。所谓“六天七夜”陪伴制,简单来说就是每周都有一到两名老师住在每层学生宿舍楼值周,从早晨起床到晚上熄灯老师都和学生一直在一起,到了周末老师也会陪着回不了家的学生,全校所有老师都会轮流值周,包括校长在内。

  “上次,下了晚自习,回到寝室后就感觉身体不舒服,然后我去找了班主任冯老师,冯老师仔细询问了我的情况后,就陪我一起去了县里的医院,打了针吃了药在医院待到很晚才回来,冯老师像家长和亲人一样,一直陪在我身边。”高一一班的学生白玛曲忠说。

  与此同时,该校还利用师大基础教育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开展“智慧课堂”“优质课堂”“精品课程”建设。学校还争取到了中国华为公司教育资助30余万的华为平板+语言学习软件等智慧课堂教学设备,创设“理科”“外语”教学实验班,实现玉树地区首个数字化实验班,采用翻转课堂授课模式,最大程度的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课堂。

  “下一步,全县将继续解决‘现代教育’问题,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完善‘三通’建设,加快申请百兆入校的项目,改善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互联网+教育’模式的早日开启。”囊谦县教育局副局长更尕扎西说。

  这所澜沧江畔的学校承载着每一位高原学子正在发芽的希望,将来还会承载更多璀璨的梦想。它是多方力量爱的凝聚,是高原上优质教育落地开花的现实写照,更是一代又一代献身高原教育人的精神依托。澜沧江依旧缓缓流淌,它滋养着沿途的一切,就像这所学校,平缓、有力、厚德、载物。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