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果洛:肩扛“源头责任” 构筑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地处三江源核心区,是中国乃至亚洲重要的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区,也是世界上高海拔生物多样性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近年来,果洛州始终把国土绿化作为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的重要依托,肩扛“源头责任”,动员全州各族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国土绿化行动,在奋力打造生态文明和绿色发展新高地新征程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1年,果洛州肩负起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使命和重任,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冰系统治理,组织实施投资13.24亿元的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退牧还草、重度退化草原治理、天然林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669万亩天然林和836万亩公益林得到保护。”果洛州委副书记、州长叶万彬在近期召开的青海省国土绿化动员大会上说。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的年保玉则国家地质公园一角(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叶万彬介绍,在保护三江源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方面,果洛州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认真总结“草长制”推行经验,全面推行林草长制,为国土绿化行动保驾护航。落实州级林草长6名、县级林草长30名、乡级林草长88名、村级林草长343名及社级林草长610名,林草资源管理“五级”责任体系已经成型运转。推广“玛沁十化党建+林草长制”“班玛经验+林草长制”等本地化管理模式,不断激发国土绿化行动的动力与活力。
在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玛县境内拍摄的玛可河(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深入贯彻科学绿化要求,按照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部署,以创建森林城镇、森林乡村为载体,把国土绿化纳入城镇建设和整体规划中,合理分配绿化资源。充分利用城乡废弃地、撂荒地、边角地等见缝插绿、立体绿化,积极拓展绿化空间,做到应绿尽绿。围绕国家公园示范省建设要求和持续巩固国土绿化成果需要,将“五地”(林地、草地、湿地、自然保护地、野生动物栖息地)全部纳入依法治理管理体系,严格征占用审核审批,落实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制度。
在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玛多县的三江源国家公园黄河源园区内,数只黑颈鹤在此栖息觅食。新华社记者 张龙 摄
坚持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开展国土绿化,不断提升广大农牧民群众绿色发展的价值观和生态观。连续四年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3万余名干部群众参加义务植树活动,栽植适宜树种藏柳、青海云杉、青杨苗木12.52万余株。2021年完成国土绿化建设24.4万亩,完成计划任务的128%。发展吸纳10717名牧民群众为生态管护员,参与投入林草生态保护建设,牧民生态管护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
同时,结合实际制发《果洛州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三年行动计划》,累计投资7.6亿元,完成黑土滩治理88万亩、黑土坡治理8万亩、退化草地改良130万亩、有害生物防治1156.2万亩,全州草地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62%,草地退化、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得到有效遏制,水土保持功能得到持续提升。
无人机拍摄的阿尼玛卿雪山。(资料图)新华社记者 吴刚 摄
“下一步,果洛州将进一步强化生态系统修复治理,推进三江源生态保护与修复和横断山区水源涵养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启动阿尼玛卿山脉水源涵养与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提高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构筑起三江源生态安全屏障。”叶万彬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省达日县草原生态修复治理93万亩 退化有效遏制
过去一年,我们深入开展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综合治理三年行动,总投资2.6亿元实施生态治理类项目24项,完成草原生态修复治理93万亩,草地退化趋势有效遏制。[详细] -
青海省果洛州:牧民生态管护收入占比提高至20%
2021年,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牧民生态管护收入占比由10%提高至20%以上,已成为一支不上班有收入的“国家工作人员”生态保护队伍,实现了资源保护、群众增收的“双赢”目标。[详细] -
三江源腹地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
记者17日从青海省果洛州生态环境局获悉,统计监测显示,截至“十三五”末,地处三江源腹地的果洛黄河出境水质始终保持在Ⅰ类。[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