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涉藏动态

为了大湖北岸的那片绿色——记青海省刚察县林场场长王威

发布时间:2022-03-25 15:01:00来源: 青海日报


夏日的刚察沙柳河湿地。 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供图

  2021年12月29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发布《关于2021年国家湿地公园试点验收结果的通知》,青海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验收,这标志着青海湖畔的生态文明建设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消息传来,刚察县林场场长、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王威百感交集,眼底潮湿。

  这一刻,今年43岁的王威期盼了整整五年,在这五年里,为了打造沙柳河湿地公园“国”字号品牌,刚察林业人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啊!回首这五年,多少个日夜点灯熬油起草编制方案,多少次盯现场用脚步丈量湿地公园的每一个角落,怎不令他心潮澎湃,感慨万千?而这不过是他22年工作历程中辛勤工作的一个片段而已。

  一

  1997年12月,从部队退伍的王威被分配到了刚察县林业站。初来乍到,当老站长让他带着人去青海湖边植树的时候,他心里略略有些失落,对自己从事的工作有何意义充满了疑惑。刚察县地处海北藏族自治州西南部,在青海湖北岸,海拔在3195米到4775米之间,高寒缺氧,属于典型的高原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气候干旱,冬长夏短,林木生长期短,在这里种活一棵树非常困难。在王威刚到刚察林业站上班的时候,全县的乔木数量掰着手指头就能数过来。比起他的老家湟源县,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大面积种树,难度可想而知。这时,老站长却给他勾画了蓝图:“这儿,那儿,将来都要种上树。”王威虽然有怀疑,但两年部队生活的熏陶和锤炼,让他学会了服从命令,他接受了这个任务。可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第一天干完活后,老站长就当着众人的面劈头盖脸地训了他一顿。原来,自己以为简单的种树,里面还有许多学问。他满脸通红,下不来台,但不服输的倔强让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干好这项工作。他想起了在来单位报到前,一向不善言谈的父亲拍着他的肩膀郑重地说:“尕娃,到了单位,要本本分分地做人,干一行,爱一行。不管干啥,都要踏踏实实,要干就干出个名堂来。”从那以后,他随身都带着个小本子,随时虚心地向老站长请教,向有种树种草经验的师傅请教,也慢慢摸索出了属于自己的一套“植树种草经”,而这一干,就是整整六年。

  正是这扎实的六年植树造林和种草经验,让他体会到了工作的乐趣,也坚定了他要在林业上干出一番事业的决心,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心中便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用双手栽活更多的树,让刚察县变得更绿、更美丽,让这个高原藏城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在单位干久了,他深感自己的知识水平不能满足工作发展需要,他得进一步“充电”才行。就这样,2005年至2007年,只有高中文化程度的他参加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林学专业的函授学习。在这三年中,他白天忙于工作,晚上如饥似渴地学习专业知识,遇到不懂的,就反复琢磨,直到完全弄懂吃透。有时遇到难题,就立即记下来,利用每年回学校面授的几天时间,向老师请教。三年的学习不但提高了他的专业素养,也大大地拓展了他的视野,在他心中,让刚察县变得更美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二

  2011年4月,他被任命为刚察县林业站站长,负责全县范围内的天然林保护、森林病虫害防治检疫、国土绿化、科技推广、森林防火等工作。他深感责任重大,全心全意扑在工作上,为了更清楚地掌握县内森林资源状况和造林绿化现状,他带着干粮,不辞辛苦,放弃节假日,走遍乡镇和村落,到牧民中调查研究,思考着如何在高海拔地区搞好国土绿化工作。同时,对职责范围内的野生动物保护更是高度重视。他在调查走访期间,不但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身体力行地将绿化、生态等观念用最朴实、最生动的方式带给了牧民群众,这也为日后能更好地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刚担任站长时,站上除了他之外,只有一个司机,一个会计,面对林业站人才紧缺、资金不足、技术薄弱等突出问题,他积极想办法、动脑筋,从不抱怨,也不叫苦,什么事情都是自己去跑,没有人可“指挥”,就自己“指挥”自己去落实栽树、种草、拉网围栏等各种具体事情。这么多年下来,他全身上下最费的就是鞋。用当地群众的话讲,王威就是一个爱操心的“大管家”。“别人上西宁开会,第二天才回来,我都是不过夜,连夜赶回来。第二天还要去现场,我就是放心不下,还有那么多的事情等着我去做呢。不自己盯着,我真的不放心。”这就是王威,他心里时时装着工作,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他都像个不知疲惫的陀螺不停地转着。作为站长和场长,他不仅要跑现场,还要在头脑中做规划,要趴在案头写林业工作的各种方案,里里外外一肩挑。再苦他都放到心里,绝不会向组织提条件,提要求,更不会去处处抱怨和诉苦,这是在部队就养成的良好习惯。正是在这样的自我加压下,他把在别人眼里看着非常普通的工作干得风生水起。

  有一年8月份,他和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西北调查规划设计院来的一名技术人员去做林业二类调查,当走到距离刚察县城最远的吉尔孟乡一处湿地时,越野车陷入了泥坑,进退两难,手机没有信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天色渐渐暗下来,王威和这名技术员走了很远,才碰到一个放牧的牧民,牧民的帐篷里条件非常简陋,一个烧牛粪的火炉,简单的被褥和一些炒面、干肉。牧民热心地为饥肠辘辘的他们煮了仅有的干肉,晚上,王威他俩睡在火炉旁,没有铺的,就直接躺在地上,身上合盖的是牧民的一件旧皮袍。青海高原的气温,日夜温差非常大,虽然是夏天,深夜的气温能到零下,就算是挨着火炉,身上也是一片冰冷。第二天一大早,在牧民家里简单吃了点东西,他们又找到另一名去乡上的牧民给乡政府带话,乡政府于是赶紧通知王威的单位。第三天早上,营救他们的小车来了,却无法拖出深陷泥坑的越野车。正好县农牧局在附近施工拉设网围栏,王威便借了人家的大拖拉机,最终将越野车从泥坑里拽了上来。当随后赶到的县林业局领导看到疲惫不堪、面容憔悴、一身泥水的王威和那名技术员时,道了一声“你们辛苦了。”就感动得再也说不出话来。那一次回来,可能是夜里被冻着了,王威得了重感冒,整整躺了三天才勉强爬起来。后来提及此事,他还乐呵呵地说:“干的就是这样的工作嘛,也没有什么。”

  在他和同事们的努力下,近年来,刚察县林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森林资源增长快速,新农村绿化面积、城镇绿化面积逐年增加,湿地保护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沙漠化治理效果明显。同时,刚察县乔木种植也跨出了突破性的一步,从以前全县境内仅有四十多棵、未能进入国家林草数据库,到现在已经栽植各类苗木222万多株,被列入了国家林草数据库。这其中的辛苦和付出,令王威十分难忘。为了提高各类苗木的成活率,在省林业厅和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王威他们大胆创新,通过密植的方式,硬是在高寒缺氧的刚察县种出了一片绿。2019年,刚察县林地面积已达到6.7万多公顷,其中灌木林面积3.7万多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了4.52%(比2009年提高了0.72百分点)。刚察县的湿地保护与修复工程,退耕还林、野生动植物保护、天然林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工程等,一度走在海北州的前列。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青海省国土绿化先进个人、青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青海省林业科学技术奖等荣誉。

  多年来,他走到哪里,就将森林防护工作方面的防护政策、防治检疫、监测预警、防治技术等专业知识带到哪里,他坚持结合实际,带动农牧民们学习相关知识,并在报刊上发表文章宣传相关知识,强化大家的森防责任意识,推动文明生态观念在群众的普及。因为出色的工作成绩,王威还被评为“全国森防系统优秀通讯员”。

  三

  2016年,省上有关领导来刚察县考察,根据刚察县的地理条件,提出了在青海湖周边建设湿地公园的构想。当年12月份,刚察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经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准试点建设。而这个试点建设项目的最终落实人就是王威,除了林业站站长和林场场长,他又多了一个新的头衔——沙柳河湿地公园管理中心主任。

  从哪里着手,该怎么办,一系列现实问题让王威感到压力非常大,他知道,这既是实现自己多年梦想的大好机会,也是刚察县生态文明再创新局面的最好机遇。刚察县位于青海湖北岸,是环湖集市贸易的集散地,也是自西宁西行的交通要道。在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靠“北方防沙带”,南望“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在湿地公园试点建设之前,沙柳河就已经因青海湖湟鱼洄游而闻名于世,每年都有很多人不远千里来看湟鱼洄游,而这里也早已经建成了“鱼鸟天堂”的湟鱼家园。根据规划,湿地公园包含湟鱼家园大部分区域,总面积为2980多公顷,湿地面积1914公顷,湿地内动植物资源丰富。

  湿地公园被称为“地球之肾”,是天然水库和天然物种库,在维护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经过许多个昼夜的思索并参考别的地方湿地公园的建设经验,王威心中渐渐有了一个明朗的计划,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始终坚持一个理念,即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保持原生态,在与已经建成的湟鱼家园相融、杜绝重复建设的前提下,走出一条独特的湿地公园建设道路来。思路明确后,他开始着手起草湿地公园试点建设方案。在此期间,他积极向专家学者请教,实地勘察,对建设中关于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宣教展示、科研监测、合理利用、社区共管等具体内容,他反复会同有关专业人士进行研讨、商定。他知道,前期工作的任何一点疏漏和马虎都会给后期实施带来极大的障碍和麻烦。为此,他事必躬亲,每一项内容都要看好多遍,每一项内容从计划、实施到最后的质量验收,他都要亲自参与、到场把关。在试点建设的五年里,他时时刻刻都像拧紧了发条的钟表,按照自己的节奏一心扑在工作上。

  而家人从来都默默地站在他的身后,支持他,鼓励他,让他在每天繁忙的奔波中没有后顾之忧。2021年6月,在湿地公园全力以赴即将准备迎接省和国家验收的前夕,他住在西宁的年近七旬的老母亲不小心摔裂了膝盖骨,医生当时要求立即手术,否则可能影响以后的正常行走。母亲执意不肯让父亲叫王威回家,他们知道他肩负的担子重,工作正处在最关键的爬坡吃劲阶段,她不愿拖儿子后腿。她知道对儿子来说,湿地公园的验收是眼下天大的事儿,如果被耽误了,将会给儿子留下终身遗憾。就这样,母亲选择了保守治疗——在腿上绑了一个夹板。而这一绑,就是整整四五个月,直到王威将验收需要的各种资料完完整整地摆到验收组专家面前后,他才知道当初医生让母亲立即手术的事。那一刻,王威的心里五味杂陈,鼻子禁不住一酸。

  这么多年,在工作上,他虽不能事事都做到十全十美,但却尽心尽力,问心无愧,可是对于家人,他却是亏欠太多。好在这一切家人都能包容和理解。他也默默在心里告诉自己,以后一定要抽出更多时间陪伴家人。

  看着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品牌的叫响和在当地经济中越来越强劲的带动作用,看着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开起了农家乐和牧家乐,王威心里十分欣慰。而对于未来,他心中又有了新的梦想,那就是要以此为新起点,通过不断的努力和奋斗,让更多的人走进青海湖畔,走进刚察,走进沙柳河国家湿地公园,了解高原藏城的神秘和广袤,领略这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

(责编: 于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