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政协委员建言:三江源湿地研究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张永参加青海省第十二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工作报告小组讨论。祁增蓓 摄
“保护和恢复三江源湿地对抑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上升和全球变暖具有重要意义。”20日,青海省政协委员张永在青海省政协第十二届五次会议上的建言。他认为,“三江源的五大圈层具有重要的固碳能力,对它的固碳能力评估研究可为抑制二氧化碳上升及全球气候变暖提供环境变化的机理。”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科学界和各国政府关注的热点问题,为应对这一问题,各国政府纷纷提出相关目标与方案。三江源地处青藏高原腹心区,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和主要畜产品供给地。因高原夷平面保持完整故而湿地广为发育,面积达814.36万公顷,是全球影响力最大的生态调节区之一。
“在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三江源水文情势变化、河势演变、泥沙迁移、荒漠化、湿地植被退化对沼泽湿地系统保水固碳能力产生了威胁。”张永告诉记者:“气候条件恶劣、监测数据缺乏等原因,导致三江源地区沼泽湿地数量、湿地系统碳储量估算与固碳潜力评估研究几乎处于空白,对充分发挥源区沼泽湿地生态系统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带来了制约。”
张永认为,应开展三江源湿地资源本底调查与动态变化分析,形成长时间序列的湿地多维本底数据集,为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制定方案提供本底数据支撑,构建集成卫星遥感、地面监测、物联网传输、模型模拟的三江源湿地碳通量立体监测体系。
同时,解析三江源区无机碳与有机碳储量空间分布规律,分析评估湿地系统水体、植被、土壤碳储量与固碳潜力。
张永还建议,将湿地生态系统碳通量重要研究成果推广利用到青海省三江源湿地生态环境保护、温室气体减排与碳交易等具体实践中,制定与国际国内碳交易市场无缝对接的温室气体减排清单,为青海省基于三江源湿地研究成果参与碳交易市场率先实现“双碳”国家战略目标提供科技支撑和决策依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三江源地区“煤改电”项目累计减碳排近20万吨
近三年在三江源地区16县(市)推进地采暖“煤改电”项目,每年可减少燃煤约7.73万吨标准煤,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9.26万吨。[详细] -
青海三江源水体与湿地面积增逾308平方公里
青海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二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水体与湿地生态系统面积增加了308.91平方公里,约合增加了48个西湖湖面面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