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援青“使者”的高原不了情:有限时间释放最大光和热
图为张立接诊。(资料图)尖扎县委宣传部 供图
近十年,34个中央国家部门,17家央企以及北京、上海、天津等省市,对口支援青海省直有关部门和玉树、果洛、黄南、海西等自治州,以大量人力、物力、智力、财力投入,助力青海相关州县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日前,来自天津的援青医生、教师,分别讲述自己与高原的“不了情”。
“一桶水洗漱一星期”的妇产科医生:向目标奔跑
2019年10月,作为天津援青医疗队一员,滨海新区妇女儿童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中心计生和生殖健康科科长张立,来到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人民医院,“与当地同胞心连心、交朋友。”
查房、交班、指导用药……忙碌了一早上后,张立坐到妇产科门诊,“心里五味杂陈,一些生殖健康问题最需解决……家中分娩以及产褥期的跟踪失访都是难题。”
对症下药,来到尖扎县的第二个月,张立便向医院提交了系列建议。
尖扎县妇女儿童保健院邀请天津的专家为他们授课,此时,张立也有“难言之隐”,“当时我正患重感冒,发着烧,嗓子沙哑疼痛,站到讲台都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现场同仁们的热情,让我备受鼓舞,最终讲了2小时,课后大家的积极提问让我觉得欣慰。”
2020年5月,张立到尖扎县康杨镇卫生院对口帮扶,因交通不便,她只能住在办公室,过起了“打一桶水,洗漱一星期”的生活。
即便条件艰苦,她追逐梦想的脚步未曾停歇——想尽一切办法组建产房,配备医疗设备,完善硬件设施,患妇科病多年的病患,都慕名而来。
“当地妇女生殖健康理念薄弱,除了开展手术外,宣传指导同样重要,”张立说,“任重而道远,要朝着自己的工作目标奔跑。”
援青教师高原缺氧:学生名字记不住,怎么办?
“在尖扎县支教时间有限,每一分每一秒都如此美好、如此珍贵、如此重要。”天津援青教师庞怡说,“我要在有限的时间里,释放出最大的光和热。”
从低海拔地区到高原,缺氧严重,庞怡感觉记忆力明显减退,“学生的名字记不住,怎么办?”
庞怡和学生多接触、多“请教”,如学生姓名“多杰仁青”翻译以后就是“金刚宝贝”,“这样我就记住了,而且学生们都觉得很有趣。”
学生们不太喜欢物理,有点儿排斥物理课,庞怡千方百计想着怎么让学生们爱上物理课。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那就先让孩子们喜欢我,要协调好‘严’和‘爱’的关系。”
学困生怎么办?庞怡发现,总有那么几个学生,虽然也在学习,但只是敷衍装样子,课上提问根本不会,“那就课下解决,课后主动谈话。要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
2020年暑假,庞怡没有回天津过假期,而是参加了天津对口支援尖扎的西部阳光支教活动,与天津来的“小老师们”为尖扎一、二民中的学生们义务补课。
“我的能力是有限的,但我尽心尽力,能为尖扎的教育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觉得非常荣幸。”庞怡说。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江苏援青10年:全心全意帮 一起奔小康
从2010年开始,江苏开始对口支援青海海南州,选派干部、教育和医疗卫生等专业技术人才近千人次上高原,10年投入援建资金达26.5亿元。[详细] -
援青十年 茉莉花开情满幸福高原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奋斗的起点。”正如记者在青海看到的这句话一样,当地群众脱贫摘帽后的幸福生活画卷,苏青两地正携手绘就。 [详细] -
江苏对口援青10年绘出美丽画卷 青海湖畔见证一家亲
自2010年江苏对口支援青海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在苏青两地共同努力下,青海省海南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释放强劲动力,“苏青一家亲”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