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源大地上的那一抹“绿”——青海省曲麻莱县巴干乡采访见闻
依山傍水的高原小村落里,一处小院中传来机器的轰鸣声。几名身穿绿色工作服的人正在忙着分拣垃圾,“垃圾队长”扎西代来抱起一个废纸箱,塞进垃圾打包机。
扎西代来是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代曲村村民。几年前他发起成立了环境保护志愿者队伍,后来发展成为垃圾清运公司,专门负责处理全乡的垃圾。
扎西代来说:“从成立志愿者队伍,再到垃圾清运公司,我们的初衷不变,就是想保护好家乡的环境,保护好美丽的三江源。”
曲麻莱县位于青海省西南部,地处三江源核心区,黄河和长江北源主要源流均发源于此,素有“江河源头第一县”之称。巴干乡代曲村位于曲麻莱县东南部,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这几年,代曲村2000多名群众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产生的生活垃圾也随之变多了,然而许多人的环保理念还没有跟上。
“2014年的一天,我看到不少垃圾堆放在路边、河旁,遇到刮风天,垃圾被吹得到处都是,感觉像是草原上的伤痕一样,看着心里很不舒服。”扎西代来说。
那天,扎西代来捡了一天的垃圾。回到家后,扎西代来叫来了同村13名牧民,大家商量着成立了代曲村环境保护志愿队,每周一次在村里捡拾垃圾。
“村里人开始叫我‘垃圾队长’,捡垃圾听起来容易,坚持做下去很难。”扎西代来说,泥里有垃圾,要用手往外掏;草地上有碎玻璃,要蹲在地上抠。每次出去捡垃圾,每人都能捡满三四个编织袋。
耳濡目染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加入志愿队,不仅有年轻人,也有老人和孩子。每个周末或是月末,大家活跃在草原、河岸、道路沿线捡拾垃圾。如今,志愿队已经吸纳了100多人,35岁的罗松土丁就是其中一员。
“刚开始参与捡垃圾,完全出于热心,但现在我感觉有一种使命感,我把心交给大自然,它离不开我的守护,我也离不开它的陪伴。”罗松土丁从手机里翻出不少照片,清理完垃圾后的草原美丽如画。
通过这些年的努力,生态环保理念在很多人心中扎下了根。行走在代曲村,道路干净、村庄整洁、环境优美,路上时不时会看见牧民群众提着生活垃圾,投放到固定的垃圾回收点。
2018年,扎西代来在志愿队的基础上组建成立了垃圾清运公司,引进购置了设备,将巴干乡的生活垃圾收集后再做分类处理。公司收入主要来自废品回收,其中大部分钱用在了垃圾处理的开销上。爱护生态环境已成大家共识,本着对草原的热爱,不分你我,不计报酬,共同守护这片辽阔美丽的土地。
“垃圾处理工作虽然是由政府主导,但在实践中要靠群众积极配合。代曲村群众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回收的实践证明,三江源地区牧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在不断增强,全社会共同保护三江源生态环境的氛围日渐浓厚。”玉树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周长太说。
去年,志愿者和公司员工都有了统一的绿色工作服。大家都说绿色是草原,是三江源的颜色,代表着清新、希望、自然、环保。这一抹亮丽的“绿色”活跃在江源大地,绿色的环保意识也播撒在越来越多人的心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搬出幸福“新生活”——青海省玉树州曲麻莱县跨区生态移民搬迁十五周年见闻
7月1日这天,15岁的日江才仁比往常起得早了一些,脸上写满兴奋的他,在迎来自己生日的同时也迎来了自己所在的移民社区——曲麻莱县驻格尔木市黄河源昆仑社区生态移民搬迁的十五年。[详细] -
国家能源集团定点扶贫县青海省曲麻莱县脱贫摘帽
4月21日,青海省政府发布公告,经专项评估检查,17个贫困县(区)达到脱贫退出标准。他表示,根据国家能源集团扶贫工作计划,2020年将继续投入扶贫资金4700万元,持续推进各重点项目落地见效。[详细] -
青海省曲麻莱县:贫困发生率由36.04%到绝对贫困“清零”
“精准扶贫取得历史性重大成果,曲麻莱县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36.04%,到2020年实现绝对贫困‘清零’。”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县长尼玛扎西日前介绍“黄河源头第一县”的脱贫攻坚成果。[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