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累计投入2亿多元支援青海玉树教育
8月12日,青海玉树,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地理课上,当地老师(左二)正在给学生讲解洋流知识。李凯祥 摄
自2010年北京对口支援玉树,十年间,北京已经派出先后四批、共计176名援青干部人才来到青海玉树进行支援工作。十年来,北京累计投入对口支援资金30.7亿元,实施各类援建项目324个。
“扶贫必扶智。”在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各个领域中,教育成为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环。
过去十年间,北京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支援玉树教育发展,并于2016年至2019年期间,先后选派了25名教育干部到玉树州县(市)教育部门和学校、教研机构开展援青工作。
十年间,在北京的对口帮扶下,玉树在教育方面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
实施多项教育重大工程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团队领队、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刘建新介绍,截至目前,北京已累计投入资金2亿多元,在玉树先后实施了中小学校舍安全暨布局调整工程、中小学标准化以及学前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教育信息化等重大工程。
为实现由“扶助式援助”到“造血式援助”的转变,北京援青团队针对玉树地区实际,加大了对玉树地区教育管理者和教师的培养力度。
刘建新介绍,2016年至2017年先后投入资金约170万元,以走出去和走进两种方式开展多项培训,累计培训人员370余人次。
为打造高质量教育干部,援青团队在玉树州举办了教育财务人员培训班,培养了教育系统财务工作骨干30人,并开办了玉树州教育系统管理者培训班,累计培训管理者40人。
为培育班主任核心骨干群体,援青团队针对玉树地区实际需要,按照面向未来,培养骨干,推动班级管理现代化、科学化的思路,举办了玉树州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培养骨干班主任80人。
此外,针对玉树高中教育全面发展的需要,以高中新课改为导向,举办了高中骨干教师培训,培训教师40名。根据玉树地区理科教育薄弱的实际,培训小学数学骨干教师80名。2016年,北京市还聘请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进行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对100名幼儿园教师进行了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培训。
玉树州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白明表示,十年来,玉树州教育发展显著提升,实施了普通高中、义务教育建设、学前教育和教育现代化项目,着力补齐初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短板。“初升高升学率从32%提高到98%;151所幼儿园建成投运,幼儿园入园率从3.5%提高到68%;义务教育巩固率从90.2%提升至96.1%。”
援青教师团队发挥“生力军”作用
北京对玉树的教育帮扶,援青教师团队成为中坚力量。
刘建新介绍,针对玉树地区教育教学力量薄弱的情况,2016年至2019年,北京市开展团队式教育援青服务,先后选派25名教育干部到玉树州县(市)教育部门和学校、教研机构开展工作。
刘建新表示,援青期间,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了“生力军”作用,组织开展课题研究,摸清玉树理科教育的资源家底、教师家底、工作机制家底,厘清了玉树理科教育提升质量面临的各种问题,并形成了《玉树地区理科教育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报告,提出了玉树提升理科教育质量的具体对策。
“援青教师团队充分发挥桥梁作用,成为援建项目规划、教育学术交流、资源联络等方面的双向互通、纵向联通、横向打通的桥梁。”刘建新说。
异地办学取得丰硕成果
“异地办班、异地办校、异地培养,北京对口玉树的教育扶贫瞄准玉树州情剑走偏锋,从源头上阻断贫穷代际传递。”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委员、玉树州委组织部长马晨说。
马晨介绍,2015年,玉树州初中毕业生出现井喷式增长,州内基础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在北京对口支援的支持下,玉树制定“异地办学计划”,即每年向异地输送1000名学生。这个被称为“异地办班”的异地教育模式从此浮出水面。
2015年开始,玉树州每年从北京对口支援资金中拿出3780万元用于“异地办班”高中生食宿、往返交通、体检、保险等费用,人均年支出费用两万元,已累计补助资金1.89亿元。
2017年,玉树在北京对口支援的支持下开始实施“异地培养”的“3·30”人才计划,连续三年每年挑选10名本州各行业中的优秀人才送到北京大学等北京高校进行为期1年的研究生课程跟班就读。
2018年,在北京的支持下,玉树州又推出“异地办校”之举,在海拔较低的海东市建成玉树海东高级中学,并委托中央民大附中进行管理。
今年,玉树州参加高考的玉树北京班学生245人,本科上线187人,其中本科一段上线65人。州藏理科、藏文科、英文科第一名都出自玉树州的异地高中班——“北京班”。
白明称,在北京对口支援下,玉树异地办学取得丰硕成果,“民族教育大州逐步向民族教育强州目标迈进。”
8月12日,玉树州人民医院,李建国正在接受高原适应性治疗。
■ 对话
援青教师李建国:即便离开仍会关注玉树教育发展
李建国是北京市海淀区中法实验学校的高中语文老师,去年7月底,作为第四批援青教师就来到了青海省玉树州第四民族高级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对口支教工作。
按照计划安排,8月底,第四批援青教师将完成援青工作,离开玉树返回北京。
新京报:日常教学工作是什么样的?
李建国:我们的援青工作主要围绕这所学校的教师培训展开。
四高是一所新兴的高中校,全校教师包括学校领导在内,平均年龄26岁左右,一线任课教师教龄大都在三年以内,教学经验较少,校内师资力量也极为贫乏。
我们来到学校的第一步,便是配合学校进行入职教师培训,包括思想观念和知识技能方面,争取让年轻教师更快融入四高的教育、教学体制,做到规范化、专业化。之后,我们通过听课等方式了解教学情况,同时进行大范围的调研,以此提出建议。
我们还针对各自负责的科目“深挖”。以我负责的语文学科为例,我们刚来的时候,教学教研体制比较松散,连语文教研组都没有,于是我们组建教研组,并划分备课组,把每周的教研活动分为单双周制度,双周全体教研组老师活动,单周以备课组为单位活动。此外,我们还进行了多轮听课、评课,通过不断的打磨,现在的课堂效果已有了很大改观。
新京报:如果给过去一年的工作打分,你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建国:我会打80分。援青工作开展一年,还是有让自己不满意的方面。一方面,时间比较短,很多心中的想法还没有得以实施;另一方面,来到高原地区工作,由于身体等种种局限性,导致对老师的教育工作或者培训工作以及跟学生的密切接触还不够。
新京报:一年支教工作即将接近尾声,有什么想嘱托或者未完的心愿?
李建国:我们几批援青教师团队都特别想给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优秀教师团队,但现在只能说“我们还在路上”,而且这条路还很漫长。
希望我们离开玉树后,能跟玉树进行一个良性的互动交流。比如说我们跟四高学校这面达成了一个共识,就是只要这边的老师来北京我们的学校交流学习,我们学校就免费接待食宿,我们希望通过这样一个良性的对接互动,持续不断地帮助学校及老师的成长。
这里对我来说已经是第二故乡了,即便过段时间我们将回到北京回归本职工作,但我们也会持续跟学校的师生继续联系,分享一些教学经验以及研究课题,共同进步。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青海玉树“北京班”走出三名州高考第一
北京第四批援青教育团队领队、玉树州教育局副局长刘建新说,“玉树异地办学进一步提高了玉树地方教育发展水平,已经成为玉树教育、乃至玉树民生工作一个响亮的品牌。”[详细] -
北京176名“援青人”助青海玉树脱贫摘帽
“今年是北京对口支援玉树的第十年,从2010年开始,已经有先后四批、共计176名援青干部人才来到了青海玉树。”马晨介绍。[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