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致富能人——藏族村民宋天柱“变身”记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骑马驱赶羊群。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从家庭年收入3000多元到突破20万元,甘肃省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的藏族村民宋天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致富能人。
2013年,认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宋天柱经过反复思考,决定依靠扶贫贷款发展牛羊养殖。通过几年的奋斗,宋天柱的养殖规模越来越大,家里养了40头白牦牛、380只羊,他还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村民一起发展规模化养殖。
近年来,凭借南泥沟村草原广阔、牧草丰美的自然条件,当地政府大力推动发展旅游产业。宋天柱把自家的草原和饲草地资源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并养马供游客骑乘。凭借养殖业和旅游业的收入,宋天柱一家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从贫困走向富裕的宋天柱是当地脱贫致富进程的一个缩影。2020年初,天祝藏族自治县实现脱贫摘帽,历史性告别绝对贫困。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给羊喂饲草。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端着刚做好的馒头。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准备将白牦牛从草原赶回圈舍。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骑马去寻找羊群。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左)和妻子(右)招待家中来的亲戚。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左)和妻子将煮好的白牦牛肉盛盘。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安装马鞍。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给马系缰绳。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右)给家中来的亲戚敬酒。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3月12日,在天祝藏族自治县抓喜秀龙镇南泥沟村,宋天柱给羊喂饲草。 新华社记者 范培珅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甘肃临潭“半路出家”的养兔达人:赊兔与农探共同致富
添饲料、扫圈舍、铺垫料……一大早,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新城镇南门河村妇女马玉芳就从家出发,徒步前往10公里以外的富民种草养兔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始忙着照料獭兔。[详细] -
甘肃省瓜州县藏乡移民赵锁福的致富棚
11月底,走进甘肃省酒泉市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戈壁农业示范园区,一座座高标准日光温室整齐排列,温室内各类瓜果蔬菜长势良好,广至藏族乡岷县村八组村民赵锁福正在温室内间苗,他的这座日光温室宽度17米、长130米,室内面积3.5亩,...[详细] -
“致富领头人”仁青才让:做好村民信得过的“当家人”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干部,仁青才让始终把团结和稳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只要是大绍玛村村民,他都一样为他们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