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西藏岗巴:“靠谱警官”嘎色 用行动书写为人民服务

发布时间: 2025-11-26 11:35: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这是我第4次来这里给国旗、党旗描红,每次都觉得特别震撼、激动。”民警嘎色,一边给国旗描红,一边感慨地说。 

  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岗巴镇吉汝村有一块地势较高的山坡,2021年,当地村委会用石头和混凝土在斜坡上砌了一面党旗和一面国旗,中间有“祖国万岁”四个白色大字,在村口就能看见这处景观,十分醒目。每年国庆节前夕,派出所都会组织驻地干部群众来这里刷新描红,只要没休假,嘎色每次都会参加。 

  一阵风刮过,一旁的报纸四处乱飞,“报纸!”嘎色边喊着边三步并作两步冲向四处乱窜的报纸,把报纸抓住放进了袋子。“边境无小事,事事通中央。稍不注意,就会被吹出国,这可不行。”长相粗犷的嘎色,在边境安全问题上一点都不含糊,心比绣花针还细。 


图为岗巴边境派出所民警在边境辖区巡逻 摄影:叶轶

  嘎色是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岗巴边境管理大队岗巴边境派出所民警,2009年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岗巴边境派出所,16年里,他把驻地当故乡,视辖区群众如亲人,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嘎子”,家里有大事小情都会找嘎色帮忙,嘎色总会热情地想办法、出主意。 

  吉汝村是嘎色待过的第一个村,村里治安案件很少,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比较多,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嘎色有自己的一套办法。 

  为了尽快和辖区群众熟悉起来,嘎色每天都往群众家里跑,想着法找话题聊天,硬是把自己从一个“i人”,聊成了“e人”,口音里也带了岗巴味儿。时间一长,嘎色不仅学会了当地方言,对辖区群众的情况,邻里间的家长里短也门儿清。 


图为嘎色向辖区群众宣讲惠民政策

  有一次,村里两个年轻小伙因为“取绰号”吵得面红耳赤,嘎色赶紧跑过去调解。“‘取绰号’在大家看来不是什么大事,但处理起来并不简单,现在吵的是绰号,将来可能结大仇。”在嘎色看来,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解决不好,就会引发更大的矛盾。 

  “咱村里谁家有事,第一个想到的准是嘎子。我家那小子以前总爱往他办公室跑,因为他办公室的角落里,总摆着几本儿童绘本,是专门给小朋友准备的。有次我要去镇上买东西,把娃交给嘎子,回来时,见娃正趴在他桌上看绘本,他还在旁边给娃讲上面的故事,那场景,比自家亲戚还亲。”说起这事村民琼达满怀感激。 

  “有次我去县里办点事,怕晚上回不来赶不上关牛圈,就把钥匙塞在门边的石头缝里,跟嘎子说了一声。等我回来,牛圈门不仅关得严实,他还帮我给牛添了草料。”村民罗布也一直念叨着嘎色的好。 

  “我们辖区的群众对嘎子特别认可,有次嘎子家里有点事,休假时间稍微长了点,老百姓见了我就问,嘎子去哪儿了?嘎子什么时候回来?好久没看到嘎子了!”所长曾峰谈到嘎色在群众中的受欢迎程度眼神里流露出骄傲,“嘎子休假了,过几天就回来,你们这么关心他,他知道了肯定很开心!” 

  平日里帮着村里群众看孩子、处理一些琐事是常事。可真等村民遇上扛不住的急事、难事,嘎色往前冲的劲儿一点儿也不含糊。 


图为嘎色上门给群众送身份证

  2021年4月,嘎色正在所里整理户籍材料,电话突然响了——是吉汝村的牧民,声音慌慌张张的,都快哭了:“嘎子,村里突然下暴雪,眼前就只能看见两三米,羊群要散了!” 

  嘎色心里一沉。他在岗巴待了十几年,太清楚这暴风雪的猛劲儿。这些羊可是牧民们的家底,一家人就指着它们生活。他把情况报告所领导,抓起防寒服就喊同事:“快带上绳子、手电筒,去吉汝村。” 

  往牧区的路难走极了。风裹着雪粒子打在脸上,跟刀割似的。雪没到膝盖,每走一步都得把腿从雪窝里拔出来。嘎色凭着熟悉的路线辨认方向,还学着牧民的调子吆喝,稳住受惊的羊群。看见有小羊羔往雪沟里钻,他赶紧抱起来揣进怀里,用防寒服裹得严严实实。 

  折腾了3个多小时,7个羊群、1200多只羊总算全赶进了避风的羊圈。牧民攥着他冻得发紫的手,一个劲儿说“突及其‌”(藏语意为谢谢)。嘎色笑了:“守住这些羊,就是守住了咱们的家。” 


图为嘎色和同事在风雪中给群众送去热水和食物

  岗巴镇位于西藏日喀则市岗巴县南部,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平均海拔4700米以上,是全县的行政中心和边境重镇,南与印度接壤。“岗巴”在藏语中意为“雪山附近的村庄”,这里雪山环绕、气候高寒,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生活艰苦。“两巴一嘎,谁去谁傻”曾是日喀则民间的一句俗语,岗巴就是“两巴”之一。 

  “2014年,支队推行高低海拔轮换,要调整我到亚东、樟木这些海拔低的单位,我没去。”提起当年的选择,嘎色并不后悔。那时他刚负责岗巴边境派出所辖区的户籍工作,发现不少村民没办身份证,有的老百姓去一趟市里常因没有身份证被检查站卡在半路。 

  “老百姓识字少,不知道办身份证该找哪个部门,要去找谁,因为嫌麻烦,索性就不办了。”说到这里嘎色深有感触。上大学那会儿,父亲为了给他开贫困生证明,在各个部门间来回奔波,做了很多无用功,累得直叹气,最后托人帮忙花了好几天才办好。 

  “我跟辖区的村民保证过,一定让每个人都拿到身份证。”这句承诺,是他放弃调动的原因。那段时间,他白天带着登记表挨家挨户走访,晚上在办证室核对信息,雪村、吉汝村、若木新村,2000多户、4325人,一人不落。 

  有老人行动不便,他就把相机扛到家里拍证件照;有村民说不清户籍地,他就翻档案,找邻居核实,直到把信息捋顺。在嘎色严谨细致的工作下,辖区群众都拿到了身份证。 

  “现在去一趟市里方便多了,身份证一亮就顺利通过,再不用在那等着让乡里各种打电话证明了,省了不少事,还得是嘎子!”提到身份证这事,村民央吉奶奶给他竖起了大拇指。 


图为嘎色为辖区群众拍摄身份证照片

  解决了村民“出门难”的身份证问题,嘎色又盯上了影响孩子升学的“户籍问题”。2017年,他发现辖区学生户口簿上的“籍贯”一栏只写了“西藏自治区”没有具体到边境县,学生中考、高考时必须开具相关证明才能享受加分政策。 

  “总不能让孩子们年年跑证明吧。”嘎色又动了“死磕”的心思——他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把问题整理成材料,先报给单位领导,再逐级报送县、市公安局相关部门,经过多方协调,辖区群众户口簿的“籍贯”一栏精确到了县一级。如今,村里的考生,凭身份证和户口簿就能享受政策。 

  有人问他:“你调走了,别人不能干吗?”他笑着摇头:“不是别人干不了,是我心里不踏实,能多帮一点,就多帮一点。” 


图为岗巴县吉汝村村民在街巷中纺织毛线

  夕阳西下,山坡上的党旗与国旗被描得愈发鲜艳,嘎色把最后一笔颜料添在“祖国万岁”的“岁”字上,直起身伸了伸腰,黝黑的脸庞被岁月刻上了几道褶皱,从战士转改为移民管理警察,从“嘎子”变成“嘎子叔”,岗巴镇的每一条路、每一户人家,嘎色都烂熟于心,成了名副其实的“活地图”。有人问他还会在岗巴待多久,他说:“只要组织需要,只要村民们还需要,我就一直待下去。” 

  正是有了许许多多像嘎色一样的戍边民警,在高寒缺氧的边境扎根坚守,把驻地当故乡、视群众如亲人,用细如绣花的耐心化解矛盾,用无畏冲锋的勇气抵御风雪,才让党旗国旗在雪域高原上永远鲜艳,让“祖国万岁”的心声,在每一寸边境土地上久久回荡。(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郭远敬)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升国旗仪式庆祝国庆

    金秋送爽,神州欢腾。10月1日,西藏自治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升国旗、唱国歌”仪式在拉萨布达拉宫广场举行,拉萨市各族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同见证这一庄重时刻。 [详细]
  • 珠峰脚下 国旗飘扬

    国庆前夕,西藏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珠峰边境派出所民警在珠峰大本营和游客举行了一场特殊的升旗仪式:一架无人机擎旗腾空,现场民警和群众齐唱国歌,五星红旗在雪域之巅迎风飘扬。 [详细]
  • 昌都市获赠天安门广场国旗

    5月26日,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迎接天安门广场国旗仪式在解放广场举行,这面国旗曾于昌都解放70周年当日(2020年10月19日)在天安门广场飘扬。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