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同心共铸 美丽札布让】家庭影像志:从窑洞里走出的赤脚医生

发布时间: 2025-08-23 22:48: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在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之际,让我们一同走进西藏农牧民家里,透过映衬着时代沧桑巨变的家庭影像,听他们讲述一个个凝刻瞬间的背后故事,共同感受社会发展进步带给普通家庭的律动。

  来自西藏阿里地区札达县札布让村的次仁措姆,分享了她的故事。

  窑洞里的童年记忆

  1955年出生在老札布让。说起来不可思议,我小时候的家在洞穴,一直住到20岁。

  西藏解放前,我的父母要为三大领主交税奔波,只能把孩子们留在家里,大的照顾小的。父母一共生过9个孩子,但是有3个不幸夭折。

  解放前,我们村里多数人的家在窑洞里。我们家有两个窑洞,每个窑洞有个大的厅室,里头还会挖一间小的作为库房。住在里面的小孩们,一不小心就可能被火塘里的火烫伤。窑洞的生活很苦,但毕竟是父母和兄弟姐妹们一起住过的地方,有时也会想看一看。

  我的父亲见过毛主席

  解放后,我的父亲担任乡长,小时候的记忆里,我们家里开过各种大大小小的会。

  1963年,我的父亲同歌唱家才旦卓玛等一起到北京参加会议,还见到了毛主席!

  1969年,我们这里成立了人民公社。生活正悄然发生着改变,我不再只是放牧和务农,也开始上学读书了。我1972年开始学医,1985年在大队里当了医生,后来又当上了村医,一直干到2024年7月。

  成为赤脚医生

  刚担任村医的时候,条件真艰苦,一边行医一边还要干农牧活,实在没有时间只能把牛羊托付给其他兄妹。到一些路途偏远的乡,还得背上孩子去。出诊行医只能靠骑马,有时还得骑马赶夜路。

  那时候村里只有一件公房,连一间专门的医务室都没有。村里也只有我一个医生,一个人去打针、去挂水、去帮助接生,是真正的“赤脚医生”。我们村里好多孩子是在我家的土坯房里接生的。经历过太多揪心的场景,比如帮助接生的时候,经常遇到产妇大出血、孩子没有声、孩子流鼻血等情况,都只能自己想办法解决。有一次,一位孕妇分娩期间因胎盘滞留大出血而危及生命,想尽办法后,最终还是顺利救回了产妇。

  翻开家里的相册,过去记忆中的点点滴滴开始涌现:

  

 这是我们家老房子的厨房里,大概是八十年代末或九十年代初。那时候生火主要用羊粪和木头,灶也是自己搭的,房子还要开天窗。灶土不能随地取材,需要去专门的地方,红土最好,更坚硬。炒青稞在这屋里,炒完还得去水磨房磨。父母住我家,由我照顾,但我要经常出门行医,就把牲畜托付给兄妹们,所以不用愁没有牛粪和木头来生火。我们家兄妹都很和睦,经常会互相帮衬。

  

  这是在我们家老房子门口照的。那时候全是土坯房,这间是四间房里最大的。大概是1990年左右。记得穿的这身衣服那些年很多人都穿,应该是军装,穿着这衣服骑马去挖药很多次。人民公社时期我们有八个生产队,那时候要采药挣工分,偶尔拉萨藏医院的老师们会专程来札达,我们也要帮忙去采药。这边药材很多,如雪莲花、黄连、蒂丁等。拍这张照片时孩子的鞋和几件衣服是我自己织的,但要买好衣服还得去阿里地区。那时我丈夫已经在开车,我们家条件稍好些,但也不是村里最好的。 

  

  九十年代,我们这里游客也变多了,除了给村民看病,有时还得时不时帮游客看病。大概是1995年,内地有人为我们村子学校捐助建房。第二年,他亲自来看新建的房子。那次他感冒一直咳嗽,让我看看。我给他把了脉,给了些药,也算是报答这些好心人。那时候我已经会讲一些汉语,能跟内地人沟通。照片中戴草帽的是村小学的老师,还有另外一名老师,一共就两个人。

  

  这是1997年左右我和二女儿在老房子前照的。我女儿1989年生,现在是村主任。记得这张照片是用我们自己家相机拍的,那时候有相机的家庭不多。我丈夫开车能买到很多新东西。我戴的耳环叫“瑙玉”,是我们当地妇女的饰品。腰上系的这个叫螺贝腰带,是我二十多岁时买的,现在还系着,上面有很多螺贝装饰。我家是从其他地方搬来的,我母亲是喀孜人,以前我们住在窑洞里。盖了照片中这间房子后,我们就住进这里了。现在住的这套房子之前,我们家盖过两次房。

  

  照片中是我和二女儿。这是拆了前一张照片里的老房后新盖的房子,比以前大,质量也好。这是过年时,女儿正给我倒果啤。哈哈哈!过年时每家每户会准备两个“切玛”,大的要供在高处,另一个则是来客人时敬客用。那收音机也是个老收音机,我喜欢听新闻,用这个听过很多中央新闻。这时我们村通了电,也通了水,每家门口都有自来水,札达县有发电站。2015年政府还给卫生院盖了新楼。   

  

  这是2005年我和丈夫、大女儿、小女儿在拉萨大昭寺前照的。那时是去给小女儿看病,当时我五十岁。

  

  

  

  这三张大概是同一个时期照的。这房是2005年新盖的,比以前的房好。  

  

  那时我们在家开旅馆接待游客。旅馆大概是2008年左右开的,有5间客房。我们向上级反映后旅游局出政策,我们开了家庭旅馆。起初村里8户参加,现在有30多户参加了。那时札达旅馆不多,我们村生意好。每间房每天100元左右,学生或年轻人来了说自己没收入能不能优惠点的时候,就每人收个20、30元。

  

  这大概是2006年照的。这房和前一张照片是一样的,柜子也是以前那套。这个小女孩是亲戚家的孩子。我戴着个耳机,但不是我的,估计是这个小女孩儿的,拍照时戴着玩。拍照的好像是来旅游的游客。柜子上放的牦牛头和绵羊头是吉祥的象征。

  

  2015年政府修建了卫生院,这是在卫生院里照的,也是援藏项目援建的。

    

  这是2010年去北京时照的。去北京参加全国优秀乡村医生表彰会。本来那时雪大封路不好走,我说不去,但县里坚持要我去。先是坐车到拉萨,然后坐飞机到重庆,再从重庆到北京。这次是我第一次坐飞机,起初有点害怕,但心想:“这么多人坐飞机都好好的,我肯定也没事”。颁奖在卫生部,领奖后去了天安门、故宫、鸟巢和水立方等地参观,非常高兴。

  

  这是我大女儿和二女儿的合影。三个女儿里二女儿个子最高,小女儿像我,个子小小的。照片是游客拍的,他们住我们旅馆时给我们拍,回去后洗好寄来的。

  

  这也是2005年过年时照的。一个是我女儿,一个是邻居家的女儿。这个大录音机也是丈夫买的。

  

  这是儿子去内地上学时照的。他是在武汉上的高中,在那待了四年。那时小女儿也在武汉上学。他俩都学习很好。从札达到拉萨,再从拉萨坐火车去重庆。比我父亲去北京时方便多了。四个孩子除大女儿外三个都是大学生。

  

  这是丈夫、二女儿、儿子及村里两个人合影,是在地区照相馆照的。

  

  这房是我们家盖的第三套房,2018年新盖的,我旁边的是大女儿和二女儿。大女儿只上了三年级,后来在家放牧。之后出嫁了,孩子已经十八岁,现在在林芝上学,明年就要参加高考了。

  

  现在共产党领着咱们,吃穿不愁,水电全天候伺候着,边境补贴拿着,养老钱揣着,生病了还有医保兜着。这日子啊,真是托党的福,美得很呐!(中国西藏网 口述/次仁措姆 撰稿/达次 桑吉 杨加才让) 

(责编: 莫干措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