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青稞墨香两相映:《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出版背后的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4 17:29: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近日,历经十三载耕耘,《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以下简称《词典》)出版面世。在该书出版发行揭幕仪式现场,青海省民宗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工作中心副主任才让本作为翻译审定组代表,介绍了《词典》翻译审定的有关情况。

  
图为青海省民宗委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工作中心副主任才让本接受中国西藏网记者采访 摄影:龙真多吉

  记者:请介绍一下《词典》编译项目的背景和主要目标。

  才让本:项目开始于两个核心需求:一是涉藏地区群众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迫切需求,二是出于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促进民族团结的考量。该项目由青海省民宗委委托著名藏学家、翻译家桑杰教授牵头,组织15名汉藏翻译专家组成团队,以《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为蓝本进行翻译。目标是形成一部汉藏语文工具书,完整呈现现代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全部面貌,实现汉语和藏语在现代语境中的深度融通。

  记者:翻译团队在具体工作中制定了哪些规范?采取了哪些工作方法?

  才让本:项目启动后,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翻译原则、审定规则和实施细则。采取“个人初审-交叉修改-集中审议-复审修订-统稿终审”的严谨流程,确保译文内容统一规范。针对疑难问题,先后召开80余次专题讨论会,100余次小型研讨,并特别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专家来到西宁现场指导。在此基础上,征求语言教学、翻译、出版和藏学领域专家的意见建议,反复修改,认真打磨,确保全文内容翻译规范、统一、科学、严谨。

  记者:在长达13年的翻译过程中,团队遇到了哪些具体困难?如何解决这些难题?

  才让本:主要面临三大挑战:一是专业术语翻译,特别是生物名词、科技名词等;二是文化负载词,如成语、典故、谚语等;三是古文、文献书名等特殊内容。我们采取“专家会诊”的方式攻坚克难,力争做到始终不丢失现代汉语的深层结构和叙述习惯,为学习和使用者提供全新的语文样本。在2023年项目负责人桑杰教授离世的特殊困难下,青海省民宗委抽调精兵强将补强队伍,通过集中封闭办公等方式确保项目持续推进。

  记者:《词典》的翻译有哪些突出的特色和亮点?

  才让本: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体现完整性。完整收录《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的全文内容,原原本本地翻译每一个词目和释义,共收录汉语词汇及注释7万余条,形成藏语词目20余万条,1000余万字,力争将现代汉语的基础词汇和全部面貌系统性、完整性地转化到藏语中。

  二是讲究准确性。翻译之原则,讲究“信、达、雅”。“信”字在首。我们深入研究民族语言基础词汇翻译的历史、文化传统,把现代汉语的任何一个词翻译成藏文时,既不改变其词性,也不改变其内涵外延,确保语句翻译准确,译稿忠于原文,表述规范统一,词条例句吻合,将词形的转换和词义的转换融为一体,坚决保证《词典》翻译的准确性、严肃性和严谨性。

  三是力求简洁性。普通的双语、多语对照词典中,译者往往采取解释性的翻译,导致一些原词汇在另一种目标语里翻译成一个短语、短句甚至一句话,显得冗长、繁琐。我们在本词典翻译中,力求突破解释性翻译的局限,克服不同语言间词汇不对等性,尽量体现每一个词条的指向单一性,即把词翻译成词,尽力避免词语冗长、繁琐,尽量做到译词简短规范、通俗易懂。

  四是注重实用性。《词典》全面正确地贯彻了以往国家有关语言文字和科学技术等方面的规范和标准。翻译时,我们追求译词在日常语言交流、文字描述中都能灵活运用,即使是某些译词和释义略显艰涩,也要保证不失本词典的通用性、实用性。

  记者:您怎么看这部词典的意义和社会价值?

  才让本:《现代汉语词典》汉藏对照全文版的出版发行,在我国民族语文工作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其价值和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从语言文字层面来看,《词典》系统性地建立了现代汉语与藏语的词汇释义对照体系,旨在为涉藏地区干部群众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供规范的工具书。

  其次,从文化交流层面来看,该《词典》体现了完整的汉藏现代话语体系。它不仅涵盖日常生活用语,还完整收录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专业术语,使藏语能够准确表达现代社会的各种概念,促进了各民族文化在现代语境中的深度交流与融合。

  第三,从民族团结层面来看,《词典》的出版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实践。语言相通是情感相通的基础,这部词典通过精准的语言转换,消除了因翻译偏差造成的理解障碍,增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

  第四,从文明传承层面来看,《词典》完整保存和传承了中华文明统一的思想文化观念。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特别注意对成语典故、古文诗词等文化负载词的准确诠释,既保留了汉语的文化内涵,又使其在藏语语境中得到恰当表达,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多元一体格局中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最后,从国际视野来看,这部词典的出版也彰显了我国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成就,为世界多元文化保护提供了中国方案。它不仅服务于国内各族群众,也将成为藏学研究的重要参考工具,向世界展示中华文化的丰富性和包容性。

  记者:回顾整个项目,最令人难忘的是什么?

  才让本:最难忘的是团队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翻译组成员舍小家顾大局,日夜兼程,默默无闻地奉献。因为我们深知,这部词典不仅是工具书,更是连接各民族文化的精神桥梁。今天,当看到这部带着青稞香与墨香的巨著终于问世,我们深感喜悦与自豪。(中国西藏网 记者/毕然 龙真多吉)

(责编: 姚浩然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