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我的援藏故事】陈英姿:援藏之行,圆梦之路

发布时间: 2024-08-27 12:21: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体会过,就无法知道其中的纯粹;有一个地方,你没有生活过,就无法感受源自于它的梦想魅力……

  我之所以去援藏,是缘于2002年的一次西藏之行。当时我和几个朋友坐火车到兰州,之后租了一辆三菱吉普,经过四天三夜来到西藏。一路上,我们领略了青藏线上的美丽风景,亲眼看到、亲身感受着藏族群众的淳朴善良。于是心里便有了一个想法,希望有朝一日再来到西藏,不是旅游,而是在这里生活和工作,为西藏的繁荣和发展尽些微薄之力。

  2015年得知教育部重点实施教育人才援藏工作时,我立刻报了名,结果等啊等,一直没有消息,到了2016年6月底,学校发来消息告知我被分配到拉萨中学援藏时,我非常兴奋,立刻做好出发前的准备。虽然当时家人不十分同意,我还是坚持自己的想法,整理好行装,2016年7月31号乘飞机来到了向往已久的拉萨。

  到达拉萨中学后的第三天,我们援藏团队便开始进行培训。这次援藏任务是三年,我想,我一定要克服困难坚持下来,圆满完成援藏任务。

  
图为陈英姿(右)在课堂上

  我在拉萨中学的主要工作是负责两个藏文班的英语教学工作和担任教研组长。

  援藏期间我共带了两届高三,共教了三个班,都是藏文班,每班大约60人。高二每周6课时,每周2个早读,2个晚自习;高三每周7课时,每周2个早读,2个晚自习,周六还有补课。

  相对而言,我带班学生的英语基础比较薄弱,虽然中考分数不低,但普遍英语成绩较低。我带的三个班刚接手时,英语成绩排在全年级最后一名,经过我和学生们一段时间的努力与配合,后来这几个班每次月考成绩都在前六名,还有过几次第二名。

  当时我们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但在北京,我教的是北师大版的教材,所以在备课方面一切都得从头开始。我每天要花很多的时间去备课、写教案、做课件。在课堂上,我最初用英语教学,但是由于初中从来没有受过这方面的训练,学生们普遍反映听不懂。在交流过程中,他们先要把我说的英文翻译成汉语,再翻译成藏语,然后才能理解。针对这样的问题,我及时调整教课内容和方法,因材施教,使每个同学都或多或少地在英语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图为陈英姿老师在英语课上

  当时,援藏团队中只有我一个人带过高三,三年当中带过两届。正如大家所了解的,高三很辛苦,最后一学期晚自习多了一节课,假期还需补课。对于长期生活在北京的我来说,在拉萨工作的确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冬季最缺氧的时候,我上课时经常喘不过气来,只能稍微停顿一会儿再继续,晚上睡觉经常失眠,必须吸氧,就这样也还是失眠。为了能有充沛的精力去适应工作,来拉萨不久我就恢复了以往的锻炼——游泳。除此之外我几乎每天都绕布达拉宫走一圈儿,大概要走3公里,一直坚持了三年。

  但我一直坚守岗位,从来没有请过假,甚至女儿的研究生毕业典礼也没去参加。

  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我不仅教书本上的知识,而且经常给同学们介绍北京的教学情况,北京的学生是如何生活和学习的,以及我到国内国外旅游的所见所闻,以此丰富大家的课外知识,开阔大家的眼界。在高考之后填报志愿的时候,我得知,我们班有十几个同学报了北京的大学,最后被北京的大学录取的一共有九名同学,2019届的有四名同学。

  除了教学工作,我还担任教研组长,负责组织编写英语教辅材料,当时,我几乎每天晚上审稿改稿到夜里两点。教研组长不好当,我们英语组有30位老师,每周三下午都有大约两个小时的教研组活动时间,要安排好每次的活动内容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包括听课评课“教学技能大练兵活动”等等。

  
图为同学们在给陈英姿老师的生日蛋糕上写下祝福

  “组团式”教育援藏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把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引进到当地的教育教学中。当了教研组长以后,我建议每个年级要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计划,大家集体备课。在我的倡导下,各年级备课组开始集体备课,大家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教学状态,教学效果有了很大的改善。此外,我还建议备课组集体出题,每人负责一个大题,这样大家都能够参与其中,互相取长补短;月考后进行试卷分析,写成文字,为以后的教学打下好的基础。在传帮带方面,我经常在教学上帮助年轻教师听课、修改教案和课件。

  三年来,我和亲戚朋友一共资助了10名藏族学生,其中我资助了3名,每个月各资助300元,一直到大学毕业,同时在平时的生活上学习上关心帮助他们,使他们都有不同程度的进步,我希望通过我的行为影响到我所资助的孩子,希望他们将来也能有一颗善良感恩的心,并把这份爱心永远传递下去。

  圆满地完成了三年的援藏任务,也圆了我的西藏梦。援藏三年,我最大的收获是知道了自己这一生到底想要什么——存在的价值感。教书三十年,我第一次最为深刻地体会到了被需要感,我认为这就是我援藏的目的和意义,所以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和挑战,我生活的底色都是满满的充实和快乐。(中国西藏网 实习生/扎西白玛)

(责编: 李雨潼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