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览回顾(一)
2023年12月20日至2024年3月17日,吉祥殊胜:故宫与扎什伦布寺珍藏文物展在澳门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此次展览展出来自故宫博物院与扎什伦布寺的137件文物,不仅包括藏传佛教造像、唐卡、法器,还有历辈班禅额尔德尼与中央政府贡赐往来的精品。这些珍藏的文物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内涵的珍贵实证,展现了中华民族对待多元文化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的态度,具有珍贵的历史、艺术、科技和时代价值。
下面小编带你一起回顾一下此次展出的文物吧。
此幅唐卡尺寸不大,但是却展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平。画面很简单,正中高耸的建筑是四世班禅额尔德尼的灵塔殿(mChod khang shar),其右侧是班禅的拉章。前方是一个辩经场。辩经场周围有两层回廊,回廊北边上下正中各设法座,上层应是室内,法座前有僧人围观一对僧人辩法。下层以及庭院内有众僧各成一群辩法。大家神态各异,或静或动,画面繁而不乱。建筑幡幢伞盖,门窗帘挂,细节面面俱到,用笔工整,完全写实,显示出画家极深的写实功底。尼马山表现简略,左右上角画日月,以昭圣界之殊胜。
此画用色凝重,布局严谨,笔触细致入微,加之唐卡之装裱为原装,用料颇精,也很难得,完全展现出扎什伦布寺早期绘画艺术的风貌。
画面以四世班禅灵塔殿为中心而不及其他,推测其年代应为五世班禅时期。
乾隆四十五年(1780)七月二十六日,乾隆帝忽发急诏召长洲(即今天的苏州)画师陆灿到北京为六世班禅画像。陆灿攻人物、花卉,尤其擅长写真,曾奉旨入宫绘功臣像和御容。十月三十日,陆灿随造办处事务大臣舒文来到西黄寺拜见六世班禅并说明来意,后来,他还当场为六世班禅的两位侍者画像。此事在六世班禅的传记中可见相应记载。十一月初二日,六世班禅忽然圆寂,初七日,乾隆帝下旨画班禅肖像一幅,十九日陆灿收到谕旨后,正式开始为六世班禅画像。十二月初三日六世班禅像完成。
现有四幅六世班禅写真唐卡存世,从其面部特征来看,均有明显的陆灿风格。故宫博物院藏的两幅,一幅僧装像,一幅官服像,均有白绫签,明确指出是清宫画院绘制的,应该就是陆灿之手笔。这幅扎什伦布寺汉佛殿(rGya nag lha khang)所供大幅画像误传为乾隆帝佛装像,与故宫博物院藏六世班禅僧装像非常相近,应是六世班禅像。这三幅作品眉眼的每个细部完全一样,很可能都是陆灿写真的作品。为什么档案中只记载陆灿画了一幅六世班禅像,却有四幅存世呢?或是档案缺载,或是其中有非出自陆灿之手的仿作也未可知。这幅是记录六世班禅进京朝觐这一历史事件的珍贵影像之一。
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记载,十月三十日陆灿到西黄寺画班禅像,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编︰《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44册,人民出版社,2005年,第215页。据查万年历,乾隆四十五年农历无十月三十日。有学者讨论,画像日可能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一日。
佛教世界的传统观念认为,牙也是舍利的一种。在藏传佛教中,上师火化后留下的牙、骨等均视为神圣之舍利,或供于佛堂,或葬于佛塔内,永久礼拜。这颗班禅牙也应视为班禅最神圣的法物——舍利来看待。
此班禅牙为臼齿一颗,牙根下嵌金属托,外配随形玻璃门铜鎏金龛。龛内附黄条:“左铜镀金小袄锅一座,内供班臣额尔德尼牙。”
这件班禅牙与本次展览中展出的银班禅像一起供奉于养心殿西暖阁仙楼佛堂中。这件班禅牙的来源及究竟归属几世班禅已不可详考,其金属托及随形龛为清宫后配,又供奉在乾隆帝最为私密的佛堂中,这样隆重的对待可见乾隆帝对这件佛教圣物的重视。
法轮又称梵轮,为藏传佛教中最常见的佛案供器之一。据佛经,佛初成道时,梵天曾劝请佛转动法轮,并以慈、悲、喜、舍四梵行心(四无量心)宣说大法。此后,佛教中即常以法轮比喻佛法,佛法如转轮圣王的“轮宝”一样转动,无坚不摧,它既能摧破众生的一切烦恼,也能摧灭众生的一切邪念。法轮也指佛陀说法如车轮旋转,意在祈祷佛常住世说法,佛法住世被称为“法轮常转”。法轮既可以作为八宝中的一件宝物,同时也是单独供奉物。由于法轮象征佛法的权威和庄严,在藏传佛教中还作为吐蕃法王松赞干布和五世达赖喇嘛的手持标志物出现。
此件法轮,瓷质,通体饰金釉,仿金质法轮。轮两面纹饰相同,轮面呈扁平圆桃形,刻云纹、卷草纹、连珠纹,正中心饰以由浅蓝色花瓣和橙红色花蕊组成的菊花,花周围由八块菱形轮辐连接轮壁,轮辐间呈镂空状,以此代表佛陀之八正道。轮辐及外周一圈饰以橙、蓝、浅蓝相间的宝石釉色,仿金法轮镶嵌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色彩鲜亮,宝石质感逼真。底座上下边缘环饰卷云纹、连珠纹,之间雕凸起的长莲瓣,莲瓣尖微卷,底部有篆书体“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款识。此法轮工艺精湛,系乾隆时期仿嵌宝石金器的杰作。
清代皇家崇奉藏传佛教,乾隆登基后曾命内务府造办处下属的景德镇御窑厂烧制各式瓷质佛像与法器备供奉之用。此款金釉瓷法轮仿自当时铜鎏金法轮,为乾隆朝所首创,至嘉庆朝仍有制作,只是底款不同,型制并无区别。这种瓷质法轮不仅以金彩仿出铜镀金效果,还以色彩鲜艳的釉色仿出绿松石、青金石、珊瑚等各种宝石,不得不赞叹当时工艺的创新与突破。
此曼荼罗以莲枝和莲蕾为形,表现以《吉祥胜乐小品》(Śrīlaghusambara)为根本经典的六十二尊胜乐曼荼罗的完整成员。居于莲蕾中心的是曼荼罗的主尊四面十二臂胜乐金刚,拥抱明妃金刚亥母,立于单层覆莲圆台上,每个莲瓣上相间排列着四位空行母和四个嘎布拉碗,代表胜乐金刚曼荼罗内院四位眷属。胜乐金刚及其眷属四位空行母所在的莲台被包围在八莲瓣组成的莲蕾中,莲蕾可以开启,上有伞形顶盖,可以固定莲蕾。揭开顶盖,曼荼罗随之开启,可以看到每一莲瓣内侧有四层尊神,由下而上,每一层共有八尊,为一组,分别代表以胜乐金刚为中心向外扩展的曼荼罗世界。最下一层的八尊代表内院外的第一层院——意轮(Cittacakra),倒数第二层的八尊代表第二层院——口轮(Vākcakra),倒数第三层的八尊代表第三层院——身轮(Kāyacakra),最上八尊依次代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四方四隅八位守护空行母。意轮、口轮和身轮的八位尊神均是拥抱明妃的双身形象,四方和四隅的空行母均是一面二臂单腿立舞蹈姿(Ardhaparyaģkāsana)。莲蕾安置在粗大的莲柱主干上,主干两侧分别出旁枝三道,卷曲成圆形,对称排列。主干的下面是二层圆台作为底座,圆台中央以细腻流畅的线条刻划卷草纹作为装饰,外饰两周连珠纹。
八瓣莲花在佛教文化中,通常作为心的象征,同时莲花也是纯洁和高贵的象征。以此题材作为曼荼罗的造型,不仅暗示曼荼罗在瑜伽修行过程中用于观想的作用,也暗喻佛教教法清净无染。
类似作品保存实例颇多,且多以无上瑜伽部本尊曼荼罗为主题。这种样式的曼荼罗原型很可能来自印度波罗时期的作品。不过此尊造像做工质朴,装饰简略,应是西藏工匠早期模仿波罗风格的作品。(文图资料来源:澳门艺术博物馆 中国西藏网 记者/易文文 赵佳 吕静 王东 姚浩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龙”重登场】清宫旧藏的“西洋文物”银蟠龙纹花瓶共同领略异国奇珍!
蟠龙外形为盘曲环绕状,多盘卷于圆柱体的器物之上,或反复穿插于某种物体之中。 [详细] -
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正有序进行
据悉,为规范、高效、高质量完成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以下简称:普查)工作,西藏自治区制定《西藏自治区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详细] -
【向春天,西藏少年】听文物说话 “打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
“走进博物院,就像打开一本厚重的历史书,每一道门缝都能透出历代的繁华与沉寂,让人陶醉在历史长河中。”来自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边境县赴北京参观研学的学生之一其美次珍,在日记中写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