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大山的牧民后代:“我在成都14年了,越来越好!”
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有一条商户云集的充满藏族元素的特色街市,入驻了不少藏族商户,藏历新年前夕,那里的生意怎么样呢?
有客人在小红书上留言:哈达藏餐馆,藏汉都认可。那我们就到洁白哈达藏餐馆看看究竟吧。
没想到哈达藏餐的老板嘎玛泽仁非常年轻,但却已是在成都生活了14年的“小老四川”了,能说一口流利的“川普”。
图为嘎玛泽仁(左)和员工一起包包子 摄影:索穷
“你老家是哪里的?”
“昌都拉多。”
嘎玛泽仁出生在昌都拉多一户贫困的牧民家庭里。那里是纯牧区,“当时糌粑每天只有一顿,明天想吃只能现磨。2005年家乡第一次通公路前,我都没有见过汽车、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就是到了现在,家乡人的观念也没有多大变化,我很想带一两个家乡的小青年跟我出来做点事,他们不是害怕这个就是担心那个,不愿意来。”
年少的嘎玛泽仁曾被母亲送进当地的寺院,作了一个小沙弥,在寺庙里打杂。
20多岁的时候,嘎玛泽仁第一次有机会跟着师父到成都办事。为人聪慧的嘎玛泽仁看到成都市场上到处是餐厅,而且生意很好,很多来到成都的藏族人吃不到家乡的饭菜。商业嗅觉敏锐的嘎玛觉得改变命运的机会来了。他决定开一家藏餐馆试试。
但是刚开始遇到了很多困难, 一是不知进货渠道,二是不知客人的喜好,三是不懂汉语。连做什么菜品都糊里糊涂,“来了一个客人说应该做这个我喜欢,我就毫不犹豫地做;来了另一个客人,说应该做那个我喜欢,我又从善如流。最多的时候,我的菜单里有76道菜,结果是什么都有,什么都做不精做不好,每天疲于奔命。”他甚至一度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想法。但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还是让他铆足精神坚持下来了。
为了把小店撑下去,他四处招揽人才,从西宁请来的藏族大厨月薪开到10000元。可他只会炒菜,不精白案,不会做客人喜欢吃的面食,也不是个办法。
经历了四五年的痛苦磨炼以后,他才算是彻底明白了经营之道,现在,他的菜单上只有16道菜,但样样做得好吃,自己又不觉累。他以“家常、大众、绿色、高原”定位,也不用请师傅了,他和爱人自己学会了做菜做面。
为了保证饭菜质量,他多次到红原、若尔盖等地考察正源食材,建立起正规的供货渠道,也为草原牧民的畜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
十多年来,他先后用过86名厨师和服务员,很多人从这里出去后学他在外面开店,走上了自主创业之路。
他现在的四名服务员分别来自理塘、道孚、石渠、丹巴,是平均年龄20多岁的一群姑娘,做事利索、训练有素,看她们做事就是专业。这也是一技之长呀。
“你们的招牌菜是什么呢?”
“那就算是德格土司面吧。”
“有什么说法?”
“我爱人的老家是德格农区的,那边房前屋后长一种叫姜巴的野菜,也是藏药。夏天收割后晒干,冬天就着面片、肉粥吃,非常美味。传说农庄头领曾在新年里把姜巴面送到德格土司府请土司品尝,土司一家大为赞赏,于是得名德格土司面。我们把它开发出来,带到成都,深受食客欢迎。我每年收购1200斤干姜巴,每斤收购价在45-55元不等,极大地增加了当地群众的现金收入。”
“那你觉得出来创业的好处是什么?”
“增长了见识,增大了才干,增加了收入,增强了实力。因为店里来的都是五湖四海的客人,他们中间藏龙卧虎,我从他们身上能学到很多很多东西,15分钟的闲聊都会有收获。哎呀,不知不觉,我在成都都已经14年了啊,越来越好,越来越好啊!”
“今年你有什么打算?”
“我的这个店面,楼上楼下将近200平米,我去年已经把80多平米的一楼买下了,今年,争取把二楼的100多平米也买下来。这样,我就心无旁骛,能把生意做得更稳一下,也就能更加从容地安置更多的藏族青年人就业,这是我所希望的,也有望达到。”
图为嘎玛泽仁代理的农副产品 摄影:索穷
“新年期间备用的产品都准备好了吗?”
“准备好了。其实也不用作特意准备,我早就在代理了家乡的很多农夫产品和特色产品了,譬如酥油、牛奶、糌粑、藏面、干果,甚至啤酒、青稞酒等等,总计32个品种,保证质优货正。武侯祠这边的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了,但是成都附近的温江、双流还有很多藏族居民,他们购买家乡土特产有困难,我就打算在那些地方开办店面,满足群众需求。”
正在店里购货的客人刘生说:“前些天,我路过这家藏餐厅,看到店里有牦牛酸奶和新鲜的牦牛奶,买了牦牛奶回家,第二天早上在锅里热了一下,牛奶上面就有一层奶皮子,非常棒!虽然价格稍微贵了点,但能品尝到从遥远的高原牧区千辛万苦运过来的纯正味道,也就觉得值了。”(中国西藏网 特约撰稿人/索穷)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同工种“天路”藏族夫妻的双向奔赴
刚组和洛松巴措是来自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拉萨基础设施段拉萨信号车间的一对藏族夫妻,两人生活中恩爱幸福,同为信号工,让彼此之间多了一份理解与支持,他们用坚守岗位和无私奉献浇灌着家庭的幸福之花。[详细] -
【新春走基层】大山大湖(四)冰封错那湖
二月的那曲,滴水成冰。然而这天寒地坼的初春,正是观赏冰湖奇景的黄金季节。[详细] -
【“龙”重登场】当“中国红”遇到“中国龙”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御用监果园厂生产的雕漆最大特点是漆质坚好,髹漆肥厚,所雕花纹错落有致,层次感很强,保持了元代雕工娴熟、磨退圆润的特点,极具艺术感染力。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