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圈之变” 看西藏农牧民生活的变化
西藏那曲市尼玛县位于海拔较高的藏北草原,当地经济以农牧业为主。进入冬季后,这里的羊群住进了被当地牧民亲切称作羊群“温暖家园”的新羊圈。这种羊圈以砖混结构为主、棚顶结实、环境整洁。据统计,近7年来,尼玛县共建设改造牲畜棚圈1700多个,牲畜死亡率控制在3%以内,人均年收入从2015年的8450元增长到2022年的16950元。“羊圈之变”折射出西藏农牧业发展新变化。
一、发展特色产业,拓宽致富渠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畜牧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不仅是群众增收致富的“稳定器”,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先手棋”。西藏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等措施,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场、实行生态高效养殖技术示范推广、良种良法推广等措施,各地养殖业走上了规模化、现代化发展的道路。据了解,西藏根据自身特点,重点发展青稞产业、优质畜牧业、设施农业,告别靠天吃饭、靠天养畜的老路。在发展过程中,一大批优质青稞粮油生产、无公害蔬菜种植、标准化奶牛规模养殖、牦牛藏羊养殖等农牧业特色产业基地建成使用。据悉,2022年,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60亿元;2023年上半年,西藏全区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32.01亿元,同比增长27.12%。
二、发挥特色优势,发展龙头企业
根据高寒牧区的实际情况,一体推进牧业生产、牧民生活、牧区生态和基层治理提质增效,持续推进高寒牧区发展新实践。那曲市坚持特色、高质、高端、高效产业发展思路,搭建出西部4县以绵羊为主、山羊为辅,中部4县以牦牛为主、绵羊为辅,东部3县以牦牛为主、特色经济作物为辅的牧业产业体系;在农牧业发展模式方面,做大做强色尼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22家龙头企业,引导农牧民通过人、草、畜“三大要素”入股合作社,成立各类合作社1630家,形成“龙头企业+基地+合作社+农牧户”牧业发展模式,让资源变资金、资金变股金、牧民变股东,辐射带动6.64万户、30.66万牧民增收致富。
三、推动宜居宜业,创建美丽乡村
2023年,拉萨扎实开展“美丽乡村·幸福家园”建设行动计划,有效推进农牧区宜居宜业。数据显示,拉萨全市规范运营市级以上家庭农(牧)场127家、市级以上农牧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141家、累计创建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4个、创建11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在农牧民群众的“钱袋子”方面,2023年,拉萨市不断加大农牧业科技服务工作,全方位为群众提供农牧业技术服务,有效促进农牧业增产和农牧民增收。
西藏地理位置独特,有关部门立足资源禀赋,突出主体培育、产业融合、品牌打造,奠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根据雪域高原的实际情况,西藏将继续坚持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围绕农牧民收入“四大来源”,强考核、早谋划、重配合、优机制,拓宽农牧民增收致富渠道,为农牧民持续稳定增收创造良好环境。(中国西藏网 文/王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跨越千里 连续多年为农牧民群众献爱心
近日,在西藏自治区党校的沟通协调下,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来到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江达县江达镇嘎通村,为当地农牧民群众捐赠爱心物资。[详细] -
西藏念好“养羊经”助力农牧民走上共同富裕发展之路
西藏地理位置独特,形成了很多独特的地方种质资源,这些资源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发挥了重要作用。[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