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去过的雪域小村,如今产业兴人民富
7月的西藏,格桑花开,生机勃勃。蓝天白云、绿水青山,将雪域高原装点得格外靓丽。
两年前,正是在这样美好的时节,习近平总书记到西藏考察调研,深入城乡农家,考察生态环境保护、乡村振兴、民生改善等工作,对新时代西藏发展提出殷殷嘱托。
嘎拉村坐落于尼洋河畔,318国道边,苍翠的群山之中。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过的嘎拉村,如今已成为大家耳熟能详的“网红村”,被网友们称为真正的“世外桃源”,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曾经的嘎拉村,村民多以砍伐木材为生,生态环境破坏较为严重。而今,通过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村里有了宽阔的街道,各式各样的农业综合体、嘎拉桃花源项目……乡亲们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生活红红火火。此外,嘎拉村与银行合作,把村民的授信额度跟“绿色银行”积分相结合,积分越多,村民获得的授信额度越高,有利于村民发展更多产业。2022年,嘎拉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万元。
距离嘎拉村不远的巴吉村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明星村”,这里曾有两个“穿越时空”的场景,见证着习近平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初心。1998年和2011年,习近平同志曾两次来过巴吉村,并叮嘱“千方百计帮助群众增加收入,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甜”。
20世纪80年代初,巴吉村周边村民主要靠农牧业和打零工为生,缺乏稳定的收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巴吉村以产业发展为重点,持续探索“资源资产型”“产业带动型”“经营创收型”发展路径,着力推动产业振兴。通过向企业技术人员学习;到经济发达地区学习考察旅游经济;到特色种植村实地参观考察……打破以前生产格局的观念,使生产方式日趋多元化。
建材市场、物流园区、商砼公司、园林景区……如今的巴吉村依靠村集体产业,2022年全年收入达4000余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达5万余元。巴吉村的村民高兴地称赞到,这是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的生动体现,这是巴吉村产业的又一次成功转型,这是问绿水青山要回来的金山银山。
产业兴旺、百姓富裕,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嘎拉村、巴吉村的变化只是西藏社会发展变化的缩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这句话就写在家家户户比蜜还甜美的日子里。也正因如此,群众们坚定地表示,要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文/周晶 陈爱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我们的家园·西藏篇|听老百姓说幸福“天路”
两年来,“复兴号”飞驰在藏东南谷地,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出行满意度和幸福度。 [详细] -
共育民族团结“石榴籽”绽放民族团结“幸福花”
今天的西藏,各族儿女已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潜移默化地嵌入了心中,在团结中奋进,在和谐中前行,正不断书写着新时代西藏发展奇迹。[详细] -
把握特征 找准方向 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