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充分发挥政策和资源优势,助力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发布时间:2023-05-17 18:5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2023年1月13日,严金海同志在西藏自治区“两会”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今后5自治区人民政府将以务实民族团结进步和藏传佛教中国化双基础、着力乡村振兴和城镇发展双重点、发挥政策和资源双优势、挖掘清洁能源和数字经济双潜能、做优“旅游+”和“绿色+”双特色、强化改革和创新双驱动、扩大对内和对外双开放、构筑国家安全和生态安全双屏障等“八对抓手”,调结构转功能提质量努力实现新突破。 

  其中,发挥政策和资源“双优势”主要在于牢牢把握中央赋予的政策优势、西藏特有的资源优势打好“政策+资源”组合拳以优势资源引进优势项目、培育优势产业实现优势叠加。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10%以上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5%左右。继续保持增速全国领先,按照新发展理念,把握高原经济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将其转化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优势,聚焦聚力创建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努力推动高原经济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为助力于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基础 

  首先,发挥政策优势。建立重点项目联审联批和容缺审批制度,加快实施国家“十四五”支持西藏的151个项目,全力服务保障川藏铁路等世纪工程,加快拉日高等级公路、狮泉河镇至昆莎机场高速公路、青藏铁路格拉段电气化改造、街需水电站等重点项目建设,推动建设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深入开展“狠抓投资落实年”活动,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3%左右,继续实施“招商引资百日攻坚行动”,利用藏博会等各类载体大招商、招大商,让更多投资落户西藏。用足用好转移支付、财税金融、对口支援和定点帮扶等特殊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财政产业发展资金,扶优扶强,让政策红利更好惠及西藏各族群众和各类市场主体。落实好国家一揽子政策措施,接续实施“38条”和“29条”,完善减税降费、房租减免、贷款展期、援企稳岗、保供稳价、扶困救助等措施,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完善稳岗就业、自主创业等支持政策强化重点群体就业扶持,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支持农牧民施工企业吸纳就业明确政府投资项目所在地农牧民用工比例力争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5%以上农牧民转移就业60万人以上。做好粮油菜肉蛋奶和大宗初级商品保供稳价,建立重要商品吞吐调节机制,加强执法监管,确保物价稳定。实施扩大消费专项行动,安排消费专项补贴资金,切实稳定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加快发展养老、托幼、家政、物业等服务消费支持住房改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消费。 

  其次,发挥资源优势。盘活利用农牧、能源、矿产、文化、旅游等优势资源,建立重点产业领导包保制,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擦亮品牌,拓展市场。探索“区外技术+区内市场”“区外市场+区内资源”等模式,在矿产、能源等战略资源开发中招大引强,力争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以上。在农业方面,聚焦青稞、牦牛、藏羊、藏猪、藏鸡、藏药材等特色资源,依托涉农产业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打造一批亮点示范,实施一批“智慧农牧业”试点,建设一批绿色有机认证生产基地及配套农畜产品营销线上平台,开拓量少、质优、高端化、订单式的新路子,力争农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75亿元以上。在工业方面,在清洁能源、优势矿产、高原轻工、绿色建材、通用航空、天然饮用水等领域,加快培育一批亿元级、十亿元级、百亿元级的领军企业。推动组建中藏医药、民族手工业等产业联盟。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以上。在服务业方面,加强地球第三极区域公共品牌建设。提升G318人文景观游、G219民族风情游、G349红色游、边境一线和南亚游等精品线路,做优“天湖之旅”“藏医药康体瘦身”等特色产品,力争旅游接待人次和收入分别增长30%和25%以上文化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数字经济增加值增10%以上。 

  充分发挥政策和资源“双优势”,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和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按照区党委的决策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全力盘活存量、引入增量、提高质量、做大总量,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促进经济稳中向好、好中求快,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助力和全面推动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国西藏网 文/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教授王小娟、陈爱东) 

(责编:陈卫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