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逐梦正当时】“发扬‘老西藏精神’才能真正作出贡献和成绩”
【编者按】 “青年者,国之魂也。”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用拼搏的汗水浇灌心中梦想,用奋斗的青春奉献祖国建设。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西藏和平解放后党中央为西藏创办的第一所高等学校,为西藏培育出“靠得住,用得上,下得去,留得住”的各类人才。伴随着渐浓的夏意,西藏民族大学校园郁郁葱葱,一派生机,让我们一起走进西藏民大财经学院2020级西藏部队定向生的校园时光,一同回顾那些闪闪发光的日子,聆听他们学成后将要建设西藏的梦想并为之拼搏的故事。
当心中热爱的种子开始萌发,一个人身上可以蕴藏多大的爆发力?当一个梦想要实现,需要付出多少努力?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2020级西藏部队定向生晏庭雷,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图为晏庭雷参加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边防巡逻
晏庭雷曾经当兵的地方是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墨脱县,蓝天白云下,盛开的杜鹃花漫山遍野,五颜六色的花簇宛如多彩的哈达,如诗如画的景色,完全满足晏庭雷对西藏的全部想象。回想起对西藏的初印象,晏庭雷用“干净和纯粹”两个词语充分概括,“当年在边防连队服役,时常会去山上驻训,没水、没电也没有网,物资多是靠人背马驮,但我们的青春是无所畏惧的,用背包当座椅,用军歌填补空闲的时间,用快乐和向往把军营生活过得有滋有味,以勇敢的心去迎接高原风雨的洗礼。”
对于部队生活的艰苦,留在晏庭雷的记忆中已所剩无几,更多的是严格的军事化管理,使他无论在体质还是心理上都获得了提升,自律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生根发芽。“西藏民族大学是我一直向往的大学,决定退役后,我依旧遵循在部队的规律,早起晚睡积极备战高考,我始终坚信唯有自律,方得自由。”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晏庭雷终于考入西藏民族大学财经学院。
对于晏庭雷来说,西藏民族大学不仅是他人生中重要的里程碑,也是成长路上重要的驿站。在这里,他不仅学习了专业知识,还认识了许多优秀的人,接触到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和文化,开阔了眼界,提高了综合素质。晏庭雷通过三年的学习总结出,“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不忘初心成为更好的人。”他认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新时代党的治藏方略指引下,更要注重学习和了解西藏的历史、文化和经济,深入了解当地群众的需求,才能为西藏的发展和建设作出实际贡献。
图为晏庭雷(右二)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实习
依托于西藏民族大学为新时代西藏高质量发展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更多优秀学生毕业到西藏工作的好政策,晏庭雷在大一时就曾到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实习,他在实习结束后,清楚地知道基层工作的要求以及自身存在的短板。自律的他回到学校后,逐一进行总结。写作能力欠缺,平时就多和同学交流,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从而提高写作能力;财会实操能力较弱,就持续不断补充专业技能,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晏庭雷说,“其中最重要的是注重体育锻炼,因为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尤其对于准备投身西藏建设的我更是如此。虽然现在西藏的条件已经足够好,但在基层工作还需要发扬不避困难、向险而行、不怕吃苦的‘老西藏精神’,才能真正作出贡献和成绩。”
谈及大学毕业后回到西藏将如何开展基层工作,这位自律的“95后”有着自己的想法和决心,晏庭雷认为,“基层工作者要把服务人民作为根本出发点,去完成各项工作。首先,要充分了解群众的生活,融入他们,就像电视剧《县委大院》里所说,‘我们有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以我对西藏这片土地上藏族同胞的了解,让我对这句话更加深以为然,他们都是豪迈、热情、可爱的人。其次,要有服务意识,抱着以‘真心’换‘真心’,以‘真诚’换‘真诚’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最后,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勇于奋斗,方能不负韶华。”(中国西藏网 记者/周晶)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援藏“答卷”】一片易贡茶叶的“逆袭”
1994年,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分片负责、对口支援、定期轮换”的援藏方针和“长期支援、自行轮换”的干部援助方式,自此开启了中央与全国兄弟省市长期对口支援西藏发展的历程。[详细] -
老西藏精神在我心中激荡
捧读《从泰山到珠峰——阴法唐回忆录》(简称“回忆录”)和阴法唐将军的题赠“昔日建藏做贡献,今日为国为藏献功劳”,心潮起伏、激情难抑、思忆绵长!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