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

发布时间:2022-11-30 14:48: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在展出的“和合共生——故宫·国博藏文物联展”现场,不少游客在一组藏传佛教类文物前打卡拍照,这里展出了清乾隆时期的六世班禅银像、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六世班禅额尔德尼为乾隆皇帝祝寿时所献的《班禅额尔德尼奏书》及六世班禅在黄寺所做的《白伞盖仪轨经》等多件故宫馆藏珍品。在“和而不同”中谋求“天下大同”,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崇高的社会理想;一件件展出的民族文物背后,是一个个跨越历史的民族团结故事。用文物说话,让历史发声,这无疑帮助我们提升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是历史文化的记忆。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缔造了祖国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作为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的亲历者、见证者、幸存者,每一件文物无不经历了风霜雨雪而倍显珍贵。伫立在拉萨八廓街上的唐蕃会盟碑,在一千多年的风雨中见证着藏汉民族间的团结和友好情谊,过往游客无不驻足瞻仰;位于首都北京的西黄寺博物馆,见证着西藏和中央政府之间的密切联系,一座清净化城塔更是记录乾隆皇帝和六世班禅间的深厚情谊,西黄寺被网友称为“北京最难约的博物馆”之一,受到首都观众热捧。文物本无声,但能在“价值认同”中不断“发声”。用文物说话,就是要为文物赋予更多的时代价值,让文物讲述民族团结,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文物不仅述说着过去,也深刻影响着当下和未来。巍巍敦煌遥隔千里,“数字敦煌”带领大家“云游”千年历史;“只此青绿”藏着“千里江山”,现代舞蹈让国宝文物变为文化IP。文物传承着文化根脉、凝聚着民族精神,文物事业让文化产业更加繁荣,繁荣的文化产业亦反哺着文物事业。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和西藏自治区财政在文物安全防范、文物保护规划、文物考古发掘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西藏也积极参与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研究,实施西藏历史文化挖掘工程,深化文物研究和考古成果的整理、阐释和转化。数字技术赋能文物博物馆建设,文物活起来让更多群众愿意走进这里;《文成公主》实景演出将历史搬上舞台,沉浸中感受汉藏和美、民族团结。让历史发声,就是要让更多文物“出圈”焕发光彩,用文物之光穿透历史,凝练文明基因,助力民族复兴。(中国西藏网 文/赵振宇)

(责编:李雅妮)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