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张小平的西藏缘

发布时间:2022-04-15 10:56: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给张小平定位易如反掌,打开他的朋友圈,即知他身在何处、与谁在一起、做了什么事。

  通过张小平的朋友圈,感觉他像个七八岁的孩子。以2020年为例,78岁的他在西藏一耍就是大半年。

  2020年5月11日8:35,他来到日光城的第二天,即在朋友圈发布西藏之行:“庚子春夏之交,离京飞向拉萨。西藏,我又投入你的怀抱。”

  5月15日14:20,他写道:“拉萨第6天。高原反应逐渐消失。走进中国高海拔公园宗角禄康(龙王潭)。”

  你看,这个老头,多么像个孩子一般淘气。从1963年第一次进藏算起,他来过拉萨近五十次,每一次都充满新鲜、感到兴奋。

  从2020年春节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把好多人关在屋里快憋疯了。张小平那段时间在北京家中是怎么生活的,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他没有疯,无论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下,他与“憋”字不沾边,他的生活有序而充实。2021年底,他在上世纪写的几十本日记整理出来,选编成《一名新闻工作者的西藏记忆》,由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

  我什么时候与他通的电话,记不确切了;第一次与他相见的情景,却历历在目。

  正常情况下,每年夏天,张小平会在拉萨家中度过。在天海路西侧的一个小区门口,精神矍铄的他迎接我的到来。他退休前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副总编辑,后来做过中国西藏信息中心(中国西藏网的前身)总编辑,而我是一家无人知晓的报社任编辑。

  在宽敞的藏式客厅,他翻开我送过去的拙作《高处不寒》:“刚出的新书呀。”

  “2017年7月出版,想不到8月份就见到你。”

  “书名熟而不俗,从苏轼词中引申而来,反其意而用之。夏天的拉萨是高处不热,生活中的感受。你的《高处不寒》体现的该是一种精神境界。”

  他注意到我和夫人的目光不时扫向放在柜子上方的照片,便笑道:“那是我夫人的照片,身着民族服饰,是她的日常服装。你和夫人来我家,我的夫人在楼上,会下来的。”

  话音刚落,楼梯上传来轻轻的脚步声。

  我的目光投向侧上方。当她走过来的时候,我感觉是照片中的阿佳从柜子上飘然而下。

  我脱口而出:“阿佳啦。”

  她笑盈盈答应一声,提起壶为我们添茶,然后在沙发上落座。她的衣着、神态与坐姿,自然中体现出一种修养。不知道的,以为她是来做客的。

  张小平平缓的话语从微笑中流淌:“我和她是大学同学。高考时我的分数高出中央民族学院(中央民族大学的前身)许多。填报志愿时为了保险起见,我把中央民族学院附在后面。西藏当时在边平叛边改革,急需藏文专业人才,我就这样被对口培养了。大学将毕业,到哪里去不成问题。同学们满腔热情,坚信好儿女志在四方,要到边疆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我的思想没有纠结,既然祖国挑选我、西藏需要我,我就上青藏高原。为了表达决心,我咬破手指,在白纸上写下‘我要去西藏阿里’一行血书交上去,心想要去就去艰苦的地方,不达目的决不罢休。没过多久,工作分配下来,我没去成西藏,而被分配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为什么不把我分配到西藏,我的思想有些疙瘩。老师告诉我,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藏语频道急需藏语言文学方面的技术人才,通过藏语广播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是对西藏最大的贡献;通过藏语广播对敌斗争,是对祖国最好的捍卫。既然如此,我放下包袱,很快进入工作状态。后来,我与你身边的阿佳啦组成家庭。是呀,我没去成西藏,要娶个藏族姑娘,有了小家庭的温暖,才能真切感受祖国大家庭的幸福。”

  “从此你与西藏结下不解之缘。”

  “我走进中央民族学院就与西藏结缘了,这是由所学藏文专业决定的。我那时的想法简单,所学专业是为祖国服务的。由此可知,同学们的学习劲头十足,都是不用扬鞭自奋蹄。在大学期间去西藏堆龙德庆县岗德林乡实习,住在一位翻身农奴家。他叫次仁顿珠,我俩同岁,前年我专门去看望他。我与夫人有缘,与西藏有缘,与藏族同胞有缘,与那里的一草一木有缘。”

  这是我与张小平第一次见面的情形。

  2019年秋天,听说他在拉萨,我专程去趟他家。得知我的《情系玉麦》出版,他勉励我多去基层采访,多写稿子。

  2020年驻村期间,我对张小平的朋友圈关注多些。他是我的业界前辈,又有些忘年交的感觉。值得敬佩的是,他的态度是那么和蔼,他的精神是那么饱满。我在心理上与他没有距离感,想起他我就干劲冲天。

  年龄不饶人,毕竟是年近八旬的人,他从北京飞上高原,难免出现反应。这次西藏之行,到第6天,他的高原反应才逐渐消失。恢复正常,他要到处走动,到宗角禄康公园看看,去八廓街转转,看望一下新华社西藏分社的老朋友,到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做节目。

  这有朋友圈的记录为证:11月30日凌晨0:49,西藏之行(180):应主持人向红之约,做客西藏人民广播电台《今夜有约》节目,讲述我的西藏故事。

  张小平爱他的职业,退休多年,对广播的痴情不改。他行走的轨迹,不断拓展着一位老记者的职业生涯。

  张小平朋友圈的特点是以图为主、图文并茂。由此看出,他几乎每天都有活动,都在拍摄,都在书写。

  退休之后的他在西藏出行,常有夫人相伴。他们在南山公园徜徉,他们在堆龙温泉沐浴,他们……这对老夫妻无论走到哪里,都在用事实广播:我们因西藏结缘,相敬如宾;我们拥抱青藏高原,终生相守。(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