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为了西藏青稞的“出圈”

发布时间:2021-07-22 14:4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用青稞磨制成的糌粑是藏族群众的主食。“吃糌粑的人”是藏族群众经典的自我称谓。藏族群众把青稞称之为养育众生的母亲,糌粑被视为她的无价长子。

  藏族的祖先长期生活在高海拔、气候严寒、无霜期短、粮食作物成熟受到限制的青藏高原上,糌粑的主要原料青稞因耐寒、耐瘠等优势得以在高原地区生长。


图为西藏青稞 摄影:赵耀

  糌粑于藏族群众如同麦面于北方人或大米于南方人,昔日庄园农奴的一日三餐皆是白水拌糌粑,而贵族阶层尽管能够享肉饮酒,酥油茶配糌粑仍是其每日饮食的重点。而如今,无论是在农区还是牧区,糌粑是藏族群众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尤其是中、老年群体一日三餐都离不开糌粑,一日不食糌粑,便没有饱腹之感。

  藏族人将糌粑视为养育身躯的必备营养来源,将自身之强健体魄归功于自小食用糌粑。在西藏,有用糌粑的丰足来反映幸福生活的民歌,“话想好了再说,糌粑嚼好了再咽。红糖好吃不耐久,糌粑不甜能充饥”是藏族父母从小教育孩子的一种方式。


图为青稞博物馆一角 摄影:王淑

  在海拔3000米-4500米的高寒地区,青稞几乎是唯一的粮食食物,养育了世世代代的高原人民。

  在藏医典籍《四部医典》和《晶珠本草》中,均将青稞作为一种重要的药物,用于治疗多种疾病,现在西藏也有“多吃糌粑,保护生命”的民间说法。现代研究表明,在西藏广大农牧区,痛风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为0.01%,这与长期食用糌粑有关,可是以前尽管青稞营养价值丰富,由于产品单一,受限市场拓展乏力与用户认知不畅等原因,西藏青稞销售一直在“家门口”打转,资源优势没能转化成经济优势。

  如今,高原天然无污染的环境与得天独厚的资源成就了西藏绿色饮食品基地的蓬勃发展。在政策扶持、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基础上,青稞这一藏民族的传统口粮渐渐走进普通大众的消费视野,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做关于青稞的研究。

  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青稞博物馆,从“起源分布、种质形态、种植变迁、青稞文化、食用价值、产业发展”六个角度挖掘青稞及文化内容,以“情景式再现、互动式体验”的展览手法,通过场景及互动环节的具体生动展陈,折射青稞的多彩魅力,此外,公司还有青稞基地、食品加工厂、种子实验室、专业科研团队等。

  “我们以做药的严谨做青稞食品,确保品质优良,努力挖掘西藏粮食资源,提供安全、生态、营养、科学多样的青稞食品,努力将西藏青稞推向全世界。”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图为西藏青稞丰收 摄影:赵耀

  西藏奇正青稞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对青稞的研究从2005年开始,自建研发团队,大力开发新产品,以创新提高产品竞争力,不断为西藏青稞的“出圈”而努力。至今,公司申报青稞相关专利60多项,已取得29项发明专利。

  在专注发展产业的同时,通过开展“企业+政府+农户”模式,在拉萨林周县、林芝察隅县、拉萨曲水县、山南贡嘎县等地建立青稞种植基地,进行青稞订单种植合作,以高于市场价格订单收购,促进当地农村青稞种植户实现增收。


图为青稞产品 摄影:王淑

  2018年至2020年,通过农户收购或订单种植合作形式,累计收购农户青稞2000多吨,原粮直接收购款项合计1167万余元,累计惠及农户2050户。种了一辈子地,农民怎么也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地里种的青稞能在家门口高价售出,青稞能“变”出青稞米、青稞面等多种产品。


图为青稞麦穗染色做成的“罗萨梅朵” 摄影:拉姆

  西藏青稞的“出圈”,得益于其生长在青藏高原等高寒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和气候条件,含有丰富矿物质,β-葡聚糖等具有抗癌,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更依靠于科技的不断发展与专业人士的默默付出。科技让更多人了解青稞,让青稞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图为西藏青稞 摄影:赵耀

  尼玛扎西,西藏历史上第一个农业博士、国家青稞专项首席科学家、被誉为“青稞之父”、西藏农牧科学院院长。短短56年的人生中,他亲自选育青稞新品良种16个,首次实现西藏近30年来青稞品种更新换代和青稞总产达80万吨的历史纪录,鉴定出的“藏青148”和“藏青690”青稞新品种曾一度成为西藏适宜地区的主栽品种,到目前,西藏高产优质的新品种推广达百万多亩,占西藏自治区青稞种植面积的50%以上,惠及高原上百万农民。

  有人说,今天西藏人民吃的每一口糌粑面,都有他的科技贡献;农牧民每一张丰收的笑脸,也映现着他的汗水和付出。

  从一粒果腹的粮食到青稞米、青稞面、饼干、饮品的转化,再到代餐食品、高技术高营养品的蜕变,一粒小小的青稞逐步升华,成为西藏农产品加工企业的“金钥匙”,农牧区种植户口袋里的“金种子”。

  西藏青稞的“出圈”,联结着农牧区种植户致富增收的希望,承载着西藏特色农畜产品以优质换来高值的梦想。同样,西藏青稞的“出圈”背后离不开每一位相关科技工作者的默默付出。他们怀着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爱之心,将西藏青稞带给世界。(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赵耀 次旦拉姆)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