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天”“神”合一 航天强国将梦想变成现实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完成自主快速交会对接,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
“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
2000多年前,诗人屈原“呵壁问天”,写就名篇《天问》,阐发对宇宙万物的哲思。
如今,“天”“神”合一向天歌,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实现跨越发展。
从无到有 从弱到强 谋篇布局“航天强国梦”
新中国建立初期,百废待兴,经济基础薄弱,党中央毅然决然大力发展航天事业,体现出非凡的战略眼光。1956年,中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诞生;1970年,中国用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送往太空;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列入国家计划,党中央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发展战略……饮水思源,没有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就没有中国航天事业的辉煌成就。
“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只有不断创新,中华民族才能更好走向未来。”“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财富,探索、开发、和平利用外层空间是人类共同的追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从擘画航天梦想蓝图到引领航天科技自主创新,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自主研发 赓续精神 硬核托起“航天强国梦”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中国的航天技术从一片空白到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关键在于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
1956年以来,经过几代科技工作者的接续奋斗,中国航天事业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为代表的光辉伟绩,了不起的中国航天人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中国航天科技实力实现了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的提升,走出了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
迈入空间站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造空间站、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是实现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战略的重要目标,是建设科技强国、航天强国的重要引领性工程。
全体中国航天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自主研发、赓续精神,先后完成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天和核心舱发射、天舟二号货运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天和核心舱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等重大任务,2022年将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中国空间站建造计划稳步推进,中国空间站的建成和运营将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
巡天遥看一千河,一路征程,步步星光。空间基础设施体系、星际探测、探月工程四期、北斗产业化应用等重大航天工程或航天科技发展应用方向已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航天事业铺展开新时代的宏伟蓝图。“扬帆起航,逐梦九天”,航天强国将梦想变成现实,伟大事业都成于实干,中国航天正向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阔步前行。(中国西藏网 文/李元梅)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网评:文化力量助力乡村振兴,让“乡愁”落地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之后的一场攻坚战。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详细] -
网评:新时代青年要做乡村振兴的弄潮儿
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惠农政策的不断推出,众多怀揣理想、手握技术的青年回到家乡创业,带动了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青年一代富有朝气,是国家的希望与未来。[详细] -
网评:“四史”是坚定信仰的“养心丹”
“四史”是最好的教科书,知往识今通未来。弄清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走过哪些路,才能深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