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快评】一颗小种子,事关14亿人的“米袋子”
中国粮主要用上了中国种。
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的这句话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万建民介绍,经过“十三五”育种科技攻关,良种对我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在口粮上已经达到54.85%。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
在今年1月12日举行的“科技创新引领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万建民也曾介绍,2020年,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478公斤,比2016年增加7.3%,远高于400公斤的世界平均水平。水稻、小麦、玉米等谷物自给率超过95%;其中,稻谷、小麦等口粮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中国人的饭碗已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民以食为天,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而种子则是决定产量的基本要素,也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到,要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深入实施农作物和畜禽良种联合攻关;加强制种基地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中国粮主要用上了中国种,既是粮食安全的多一重保障,也反映了我国在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重大产品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与此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老百姓已经“吃得饱”,更希望“吃得好”。不断创新核心技术、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改良创制优质种质,不仅是对种源“卡脖子”问题的技术攻关,更是不断为广大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我们靠自己的双手解决了吃饭问题。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我们还需进一步打好种业翻身仗,强优势、补短板、破卡点,加快技术创新,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让广大人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中国西藏网 文/欧帆)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两会快评】讲好讲对《民法典》促进民事领域公平正义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开启第一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朱征夫围绕《民法典》相关问题进行了回答。 [详细] -
【两会快评】从国家战略到民生点滴 首场“委员通道”唱响发展好声音
3月4日下午,全国政协十三届四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采访活动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举行,部分全国政协委员通过网络视频方式接受媒体采访。[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