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高原雪莲花

发布时间:2020-09-29 19:03: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图为于俊娥和在岗托出生的儿子小岗托合影

  我的母亲于俊娥1948年从山东沂蒙老区的沂水县参军入伍,在淮海战役中她是后方医院的卫生员。当时,她还是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大军渡江后,她调到二野后方支援司令部雅安办事处。18军进藏部队进抵岗托建立兵站,她一路随行,为进藏人员运送粮食、被装。我母亲身高体强、吃苦耐劳,被人称为“女大力士”,在进藏路上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并荣立过二等功。

  行军中,她总是背着最重的物资,有时为帮助战友甚至背过上百斤的物资。一次为汽车营抢运军需物资,我母亲与几个男兵较起劲来,进行扛米比赛。她肩扛三袋共150斤大米连走带跑,几个来回下来,将对手拖得东倒西歪,个个自愧不如。在场的人无不佩服这个年轻的山东女战士。

  岗托,坐落在西藏金沙江西岸。从川西出发的进藏部队都知道这一兵站,也有不少人知道这里有一个叫于俊娥的女兵,因为在她身上有一段感人的故事。当时公路没有修通,在岗托兵站,各种物资堆积如山,部队便在江边搭建了一个临时大仓库。这种仓库没有门,不通风。我母亲和她的战友们必须随时在仓库里把大堆大堆的粮食和被装拆包翻晒,否则就会发霉腐烂。

  1951年10月初的一天,兵站几十个战士在仓库里忙着翻粮。我母亲和往常一样,钻到最里面清扫底层的粮食。突然从江边方向传来呼喊声:“仓库倒了!仓库倒了!”只见仓库向江边方向慢慢倒去。里面的人纷纷向外跑,我母亲刚刚从粮食包下站起身来,“咔嚓”一声巨响,整个库房垮塌下来,一根粗大的木棍带着树枝泥土砸在了她身上。当人们把她扒出来时,她的脸部血肉模糊,已经昏迷过去。这位曾在淮海战役中抢救、护理过无数伤员的女战士,这回轮到别人抢救她了。战友们把她抬出来清洗时,发现她的下腭右边被砸出一道二寸长的口子,右小臂上的伤口足有五寸长,鞋子没了,衣裤上满是鲜血,心跳很微弱。

  我母亲当时已是怀孕近四个月,而严重的问题是她的盆骨被砸伤了。掀开衣服一看,整个后腰的颜色就像冻坏的紫茄,好大一会儿她才醒过来,身体无法动弹,血还在流。兵站没有医疗设备,连止疼药也找不到,伤口得不到缝合。去最近的甘孜医院不通公路,人抬着送要翻几座大雪山,十几天才能走到。而我父亲当时正在外线兵站,也不能及时赶回来。大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她干着急。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我母亲就这样躺在床上挺过了鬼门关。第二年春天,居然平安地生下了儿子“小岗托”,创造了一个生命的奇迹。后来西南军区一个记者听到了这个故事,专程前来采写了一篇“于俊娥与小岗托”的通讯发表在“解放军文艺”上,部队指战员争着传阅。

  1959年,经西藏军区总医院拍片检查,那次事故造成我母亲盆骨骨折畸形愈合、左腿动脉畸形等伤害,最后被评定为二等乙级残疾。就是在这种伤病缠身的情况下,我母亲无怨无悔,坚持在西藏高原工作了十多年,把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奉献了西藏的革命和建设事业。

  尽管离开西藏多年了,我母亲一直牵挂着西藏的建设和发展,牵挂着雪域高原的山山水水。虽然年事已高,但她老人家坚持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一有西藏的新闻,她总爱和我们叨念叨念。我们知道,她老人家心系西藏,一辈子离不开西藏了。在我们的心中,18军老战士、首批进藏女兵于俊娥永远是盛开在雪域高原的雪莲花。(中国西藏网 文、图/王边疆(小岗托) 王鲁华)

(责编: 杨月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