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产品走出“深闺”
中国西藏网讯 产业扶贫是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帮助贫困群众就地就业摆脱贫困的长久之计和根本途径。记者近日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采访了解到,昌都市立足当地资源大力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贫困群众就地脱贫、稳定脱贫。
走进芒康县峨江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几位当地村民正在分装、打包青稞饼干、糌粑营养餐等产品。
图为村民正在分装、打包青稞饼干 摄影:贾华加
青稞是西藏自治区的特色粮食作物,但长期以来青稞大多都被磨成粉制作成糌粑,其附加值并不高,难以带动当地群众脱贫增收。
“我们利用青稞资源,发展以青稞为原料的食品开发产业,着重提升青稞的附加值,带领更多的农民增收。”峨江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昂旺邓吉说。
峨江农副产品加工销售项目投产以来,在生产、加工、服务、销售的各环节均利益联结服务于农民,公司与农户签订产品包销合同,保障农民青稞销路问题。
图为正在分装青稞饼干 摄影:贾华加
“公司投产后让当地群众的余粮有了去处,也给当地的富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岗位。”昂旺邓吉介绍说,峨江公司已累计收购当地青稞2000余吨,每年用工达到300多人次,年人均收入38000元,今年公司已收购当地青稞200多吨。
青稞饼干、糌粑营养餐等系列青稞产品走出西藏自治区,让更多的人品尝到了青稞的味道,也让芒康县农民依靠熟悉的青稞味实现了脱贫增收。
图为峨江农副产品加工销售有限公司生产的糌粑营养餐 摄影:贾华加
产业扶贫,立足当地资源禀赋是关键。
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在唐代就是吐蕃通往南诏的要道,一直是滇茶运往西藏的必经之路。19世纪葡萄酒和葡萄酒酿造技术随天主教传入这里,从那以后当地群众一直有种植葡萄,酿制与饮用葡萄酒的习惯。
2009年,西藏自治区第一家生产葡萄酒的企业——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在纳西民族乡正式成立,开始打造世界最高海拔的葡萄酒,并以孕育产区葡萄的雪水之源“达美拥”雪山命名。
图为达美拥葡萄酒系列产品 摄影:贾华加
自2009以来,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及公司的努力下,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产值每年成倍地增长,产量从2009的7吨跨越到2019年的410吨、年产值达3350万元。产量增长的同时品质进一步提高,2017年3月荣获“亚洲葡萄酒质量大赛”金奖,得到了国际认可。
2016年5月,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成立“达美拥扶贫办公室”,着重开展“精准扶贫”与产业化扶贫工作。
“为带动当地群众种植葡萄,公司与纳西民族乡、木许乡、曲孜卡乡三乡的葡萄种植户签订葡萄收购协议,公司每年定期按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葡萄。”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创始人洛松次仁介绍说,几年来,已带动纳西民族乡、木许乡、曲孜卡三个乡镇群众种植酿酒葡萄近万亩。
图为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园内的葡萄 摄影:贾华加
为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把葡萄产业做好做实,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通过租地,自主建设高原有机酿酒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园500余亩,引进十几个葡萄品种,开展滴灌、植物防虫等高新技术示范,进行普通农家种植试验,探索符合当地气候环境和耕种习惯的一套葡萄种植技术,加固产业化根基。
目前,西藏芒康县藏东珍宝酒业有限公司有17位当地员工,每月最低收入3500元。
“从2016年开始,为了让葡萄种植户的葡萄种植技术有所提高,从而提高产量增加收入,每月都有公司技术员下乡进行种植培训。”洛松次仁说,葡萄技术指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葡萄种植户已基本掌握葡萄的管理技术,公司也会继续派技术员对种植户进行指导。
在产业扶贫路上,青稞、葡萄一个个当地特色产品走出“深闺”,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稳定增收,藏东大地村村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收入的产业扶贫新格局已初步形成。(中国西藏网 记者/贾华加)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改革•产业发展之路】让藏纸“走出深闺”
藏纸,是一种传承千年、独具特色的藏族传统手工艺品,以瑞香狼毒、沉香、山茱萸科的灯台树、杜鹃科的野茶花树为主要原料,经过去皮、划捣、蒸煮、沤制、漂洗、捣料、打浆、抄造等环节,根据原料品质的差异,制成各种不同用途和等...[详细] -
【绣花功夫】养在深闺人未识
8月的甘孜,即将进入青稞丰收的季节,金黄耀眼的黑青稞迎风摇曳,等待收割。[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