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如一日的“守炉人” 将“诗与远方”镌刻在祖国边疆
皮肤黝黑,身材微胖,脸上洋溢着微笑把边境通行证递给群众。这是坐在西藏自治区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吉隆边境管理大队办证室的顾长江的日常,他曾是一位烧了10年锅炉的“老兵”。
图为顾长江
顾长江是这里的一名见习警员。从“雾都”重庆到南亚边贸“桥头堡”吉隆,从海拔238米到4300多米,从18岁到35岁,他把自己钉在吉隆,将自己的“诗与远方”镌刻在祖国边疆。
寒夜里的守护者 温暖戍边人
2003年12月,顾长江进入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原西藏公安边防总队)。新兵连结束后,被分配到日喀则边境管理支队吉隆边境管理大队(原日喀则边防支队吉隆大队),一待就是17年。
图为顾长江新兵时在站岗
“我从小就想当兵,不管部队生活怎么样,我也绝不后悔。”第一次来到吉隆的顾长江,看了看周围的环境,一眼望去全是土房子,虽然和自己想象的县城不一样,但他暗自给自己鼓气,越是这样的环境,越要懂得坚守的重要。
“2008年总站修建锅炉的时候就让我去了。”顾长江说。在修建锅炉之前,大家冬天取暖只能靠自己烧炉子,2008年锅炉修好了,烧锅炉这个重任就交给了顾长江,在烧锅炉的10年里他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一批又一批的戍边人。
图为顾长江工作了10年的锅炉房
“每天晚上6点开始烧锅炉一直到凌晨4点,实在困得不行了,只能抽烟,最多晚上要抽3包。”顾长江说。吉隆冬季有6个月,冬季晚上平均温度零下10多度,而且经常停电,如果没有取暖设施,大家的房间就像冰窖一样冷,因此顾长江的工作关系着全大队战友们的冷暖。
烧锅炉是个体力活,顾长江一个人一天得拉5、6车煤,然后烧煤,半月清理一次锅炉。单调重复的重体力活,顾长江干了整整10年。
有一年冬夜,单位停电了,顾长江见锅炉水少得很快,如果锅炉里的水被烧干,锅炉就会被烧穿,最后整个冬季大家都会在寒冷中度过。顾长江不忍心叫醒沉睡的战友,一个人穿上作训服夺门而出,四处寻找问题所在,奔波在寒冷的冬夜,最后在学习室发现破掉的水管,没有修理工具,但情况刻不容缓,顾长江急中生智拿着汽车的内胎去捆坏掉的水管。漏水点修好了,但是顾长江全身也打湿了,虽然身体止不住地发抖,但是他的心却暖暖的。
扎根吉隆初心不改
“老顾是个老实人,烧锅炉这么多年从来没有埋怨过。”吉隆边境管理大队队长单增桑珠说,顾长江是所里不折不扣的“元老”,战友们来了又走,走了又来,顾长江是待得最久的一位,曾经银光闪闪的锅炉经过10年的“洗礼”如今已经变成了红褐色的“古董”。可能是因为长期与煤炭打交道的原因,顾长江的皮肤黑黑的,身材微胖的他看着憨憨的,就是这个看起来憨憨的他,冬夜里为大家升起“一把火”,夏日里为大家做出“一桌饭”,全心全意为战友服务着。
父亲病危选择坚守
“把鲜花奉献给他人,把棘刺留给自己!”这句话用来形容顾长江,再合适不过。2009年是顾长江最难熬的一年,那一年父亲生病,同时患上了肺气肿、支气管炎、甲亢和心脏病。当时单位没有人烧锅炉,如果他走了,单位就没办法供暖,经过内心无数次挣扎,他还是决定留下来,便拜托朋友将父亲送去医院然后让朋友帮忙签病危通知书。对于这件事,顾长江一直很愧疚,那段时间他整个人都消瘦了,只能握着手机,焦急地等待医院的消息。夜晚是最难熬的时候,坐在锅炉房就会偷偷地抹眼泪,整晚整晚地担心父亲的病情。
时光荏苒,守望如初,有过多少内心挣扎,就有多少留下来的理由,这就是边疆卫士的忠诚与崇高。扎根吉隆17年,顾长江与家人聚少离多,因为岗位特殊,17年里他只回家过年2次,由于身在祖国边疆,他的妻子独自承担起照顾患病老人的重任。顾长江把对家人的亏欠全部藏在心里,在戍边卫国的路上不辱使命。(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龙小凤)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十年饮冰 难凉热血 风雪中守卫祖国边疆的他们 是否也让你感动
生命中有什么事是值得感动的?3月14日是国际警察节。有一群终年守卫在祖国边疆的小伙子,在海拔将近5000米的地方,向祖国和人民献上军礼。[详细] -
在边疆刻下青春最美的模样——边境派出所女民警的故事
迎着波拉山顶的云雾,伴着娘姆江曲激荡的涛声,西藏出入境边防检查总站山南边境管理支队勒布边境派出所的女民警们,在巡逻的归途中,再一次不约而同地唱起了《绒花》。此时,她们俨然是边境上“万里挑一的风景”。 [详细] -
【新时代•边疆行】一言不合开民宿,这个卡车司机“有点潮”
“当时是看到短视频平台上好多人在推广自己家的民宿,而且生意也很不错,于是我也就有了在村里开民宿的想法。”提起当初开民宿的原因,33岁的帮仲村村民多布杰的理由看似有些牵强。[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