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新闻 > 原创

【大山驻村见闻】徒步自林贡村

发布时间:2020-07-10 13:44: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编者按】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西藏日报记者唐大山来到金沙江畔的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驻村。他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悟?《大山驻村见闻》将为你展示一幅幅发展变化图景和人们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图为俯瞰自林贡村 摄影:唐大山

  白天,对面山顶上的房子像一块红色魔方吸引着我;夜晚,那个位置上的灯又像一颗硕大的星星让人去遐思。

  我要去对面山顶感受那个白天的红点、夜晚的星光。

  早上七点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芒康县朱巴龙乡朱巴龙村委会出发,顺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徒步五个小时,来到日思夜想的地方。

  站在村口,两样东西进入我的视野,一是挂果的核桃树,一是黄澄澄的麦子。

  我对核桃林已不陌生。金沙江两岸,核桃树成为绿植中的主角。山下的核桃已长成个,它所要做的是果仁的积淀。这里海拔比山脚高出三四百米,路旁的核桃树已为海拔作了注脚。单看树干和枝叶,不太明显。枝头的果实明显小,按时间推算,它要长得和山下的一样大,可能是半个月以后的事。实际上,同一品种成熟后,山上的核桃个头比山下略小,是温度或者说生长期在起作用。

  对我而言,小麦更为熟悉,因为我的家乡位于淮北平原。家乡的麦子六月初收割,二十多天后,这里的麦子还长在地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套用一下这句诗,山下夏收已完毕,山上小麦始泛黄。这种现象在山区不以为奇。这里没有青稞,可见海拔不算高,土壤还算肥沃。


图为麦田的自流灌溉 摄影:唐大山

  核桃与麦子只是和我打个招呼,我要去村里一探究竟。

  正欲迈步,突然从路旁蹿出一头小猪来,只有一拃多长。它给我一个小惊吓。我防的是狗,不是可爱的藏香猪。它跑到路中间,停下来,回过头来看看我,小尾巴在身后绕几圈。看样子,它没向妈妈请假,也没告诉兄弟姐妹,悄悄溜到村口,想看看外面的世界。这是它第一次走这么远的路吧,过来一个庞然大物,不是自己的主人,且到排水沟里躲一躲。我的到来惊扰了它。

  穿村而过,我感受到午收的前奏,有人在晒割下的麦子。

  站在村前的制高点,小村落犹如一幅画。

  十多户人家住在这片平坦的坝子上。与其说农田环绕着村舍,不如说村舍装点着农田。在这一带山区,村民集中建房的较少,往往三五户聚居在一起,在略远的地方一户独居的情形也存在。这一片的底色是金黄,那是小麦即将成熟的奉献。藏式风格的民居多为两三层楼,房子的周边是一层层绿,那是核桃、苹果、梨、桃等果木树簇拥着一家人。在麦田边、沟渠旁,往往有一大棵核桃树或者桃树,自成一团绿。

  两个月前,桃花盛开。一片片绿油油的麦田,一簇簇粉红的花团,无论站在哪个方位,都是那么悦目,都会让人想起陶渊明的《桃花源记》。

  顺着主干道向北走去,看到一个带着院落的两层建筑物,从一楼挂的牌子知道,这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竹巴笼乡自林贡村村民委员会。大门旁的黑板上用粉笔写着告示,有通巴塘县城的车子。

  我在绿树下金黄的麦地旁穿行。离开居民点,田地里有三三两两的收麦人。

  路旁护坡堤上坐着一位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子,他的旁边是用绳子捆起的小麦。他从下面的地里背过来,在路边歇一下,然后放到不远处的拖拉机车厢里。


图为自林贡村支部书记益西扎西(右)与唐大山在路旁合影 摄影:唐大山

  我想着怎样与他打声招呼,这么美的地方,有了人的参与,希望的田野才生机勃勃。

  出乎意料的是,他主动对着我喊起来,语气和内容是那么受听。我满心欢喜地向他走过去。他指着用水泥抹平的护坡堤,示意我坐在他旁边。

  “你来这里干什么?”

  “你认识我吗?”

  “我上来的时候,见你往村里走。我让你坐摩托,你说要走到山顶。”

  “我想试验一下从金沙江大桥走到这里要多长时间,对不住你的好意。你刚才穿得很帅,这么快换成干活的衣裳,还在背麦子。”

  “干什么讲什么。麦子熟了,老婆在地里割,车开不过去,我不背说不过去。再说,这里的麦子不同时熟,哪里熟了就割哪一片。暂时要干的活不多。”

  “你的普通话真好。”

  “我去过全国七八个省份。这里属四川,离巴塘县城近,老百姓的四川话都说得来。”

  “你是村干部?”

  “我是自林贡村支部书记。我叫益西扎西。”

  “听村名就知道这里林多果多。山下挺好的,山区的人们为什么选这么高的地方居住?”

  “这个村子存在多少年,没人说得清楚。有一种说法,康巴生意人多,强盗也不少。为了避免牛羊被抢,牧民被逼上山居住。山路难走,又远,强盗懒得上去,我们的祖先安逸了。十多年前,我曾考虑是否像有些人一样搬到巴塘县城去住。没曾想政府很快把水泥路修到村委会,家家户户买了车子,上山下山就是半小时的事。这些地里产小麦、玉米、土豆,那些果木结的果子吃不完。要是住在城市,这些东西不掏钱享受不到。”

  “你的思路有些自给自足的味道,那样赶不上发展呀。”

  “我们确实能自给自足,但思想上没有封闭。”

  “说说看。”

  “山上的人家有散养的藏香猪。这里的藏香猪纯天然喂养,和江对岸西藏自治区朱巴龙乡草地贡村的藏香猪一样出名。政府倡导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我们村成立养殖合作社,有圈养的鸡鸭。到了秋季,有人上山来买,讲究质的,买藏香猪;追求量的,买合作社的鸡鸭。顾客各有所求,我们分类提供,效果不错。”

  “已经中午了,我俩合个影,不耽误你干活,走啦。”

  “老婆做好饭了,到我家吃饭喝酥油茶。”

  “你老婆在地里收麦子,哪有时间做饭?”

  “你朝那看看,老婆呢?”

  我扭头朝不远处的麦田看去,原先收麦子的妇女已不见影踪。

  藏家人,咋这么厚道?!(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唐大山)

(责编: 李雨潼)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