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西藏新闻 > 原创

“空中交警”“配送奇兵”“智能监测”……一波硬核科技助力战“疫”

孔夏 发布时间:2020-02-17 14:42:00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自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以来,智能科技产品已在很多岗位火线“上岗”。基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的特性,在此次战“疫”过程中,“智能监测”“空中交警”“配送奇兵”……一波硬核“无人”科技产品发挥了重要作用。

  智能穿戴监测系统:远程监控生理指标


图为可穿戴式组合体征智能监测系统 图片来源:天津大学官方微信

  新冠肺炎具有“早期轻症、后期恶化”的特点,有的患者早期发病并不严重,但病情会突然加速,几天内发展成危重症甚至死亡。这种“炎症风暴”意味着医护人员必须对患者严密监控。

  可穿戴式组合体征智能监测系统,可实时监测出患者血氧含量、呼吸频率、心跳速度等生理指标,还可以实时提取患者体位变化以及咳嗽带来的气流阻力变化。监测数据可通过蓝牙传输至手机App,并通过手机传输至云端系统,系统能够集合临床诊断原则,提取出呼吸疾病相关数据,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状态与变化趋势。这样,无论患者身处医院、居家或留观点,医生都能在办公室远程实时了解患者病情发展态势。

  “空中交警”无人机:巡查兼测温

  “空中交警”无人机不仅能高空“喊话”,提醒车主提前做好入城相关信息登记,进行人车引导,还能进行测温,其体温测量的误差仅0.1摄氏度。


图为利用无人机测体温 图片来源:安徽卫视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患者伴有发热症状,测量体温成了重要的疫情防控措施。然而,测量体温需要近距离接触,因此也提高了健康人群的感染概率。借助无人机测量可以减少人与人之间的直接接触,是一个有效的防护方法。无人机可携带红外探测器识别物体,同时具备自主悬停功能,可以快速完成大量人员的体温测量工作。不仅如此,无人机还可以将测量数据快速传输到手机或者电脑中,助力检测人员高效工作。

  微信小程序:上线“肺炎筛查”功能

  目前,国内有80多家医院包括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第一医院、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南京鼓楼医院、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等微信公众号或小程序都上线了 “肺炎筛查”功能。


图为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门诊 图片来源:武汉市中心医院

  在预问诊上,该程序围绕是否是新冠状肺炎、严重程度等对患者展开询问,帮助医生提前采集患者病情,在特殊时期提升医院端端接诊效率。

  患者隔离时期内,AI助理会采集患者信息,包括病情、体温、身体状况等信息,一方面上报给管理人员;另外,基于肺炎筛查功能分析居家隔离者的病情并给出相应的指导方案。居家人员也可以通过这个产品自行获得相关知识,并联系管理医生获得相应的服务。

  机器人“奔赴”隔离区:减少个体接触

  为了尽可能减少个体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可能性,配送机器人纷纷“出战”,成为此次疫情中的一群“奇兵”。


图为机器人承担发热隔离留观病房内的自动送餐送药等工作 图片来源:中新网

  在隔离区,智能机器人承担起送药、送餐进隔离区以及回收被服和医疗垃圾的工作。它们分工明确,通过控制中心智能调度即可实现自主开关门、自主搭乘电梯、自主避障、自主充电等功能,无需人员操作,极大地减少了医护人员进入隔离区的频次,起到较好的隔离保护作用。

  物流智能仓:便捷高效运送生活物资

 
图为京东物流智能仓 图片来源:交通运输部

  位于武汉新洲区的亚洲一号智能园区在疫情期间保障物流高效运转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就在物流不间断的将抗疫物资运抵武汉的同时,该智能园区配备了天狼仓、地狼仓、分拣AGV机器人等机器人“大军”通过团队作战,“狼”群战术可以24小时不停歇的实现大规模、全流程、多场景应用。随着抗击疫情形势的升级,该物流智能仓的优势得到进一步释放,日订单处理量也在迅速攀升。这里还存储了米面粮油,牛奶,饮用水等大量的生活物资,可以供给市民日常生活使用。

  5G+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助力复工出行


图为西藏自治区林芝机场使用的5G+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 图片来源:人民网

  5G+热成像人体测温系统通过摄像头对经过的行人进行10米范围内的非接触、多人次同时的实时体温检测,测温精度达±0.1℃,有效降低了人员交叉感染风险。此外,该系统还具有预警作用,在检测中一旦发现异常体温人员,自动预警启动复查方案,有效提高出入口防控力度,防止病毒的扩散和蔓延。

  据了解,该系统可借助5G网络及互联网专线,将数据回传至监控平台或指挥中心进行统一调度、统一指挥,结合视频智能分析,也可以对历史数据进行回溯、数据分析等,为追溯疑似患者、亲密接触人员提供视频数据支持,为遏制疫情蔓延、防止病毒变异提供有力保障。(中国西藏网 综合/孔夏)

(责编: 郭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