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机杼声声织就幸福梦
中国西藏网讯 冬日的西藏寒意袭人,而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拉孜县县城以北12公里的拉孜镇拉孜村谢玛氆氇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内,机杼声和织工的歌声在厂房内此起彼伏,却是格外热闹。
图为措姆正在编织氆氇 摄影:赵耀
沐浴着阳光,措姆在合作社二楼的阳光房内编织着氆氇。今年68岁的她是合作社里的老员工了,2010年合作社刚成立时措姆就加入了合作社,一直工作至今。
图为措姆工作的氆氇编织间 摄影:赵耀
合作社成立之初共有入场成员35人、其中织女30人、缝纫员5人。2017年合作社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年加工民族产品1万余件,销售纯收入达740万余元,截止目前共带动185户,年人均收入达4万余元,带动9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图为正在编织卡垫的织工 摄影:赵耀
合作社内共有3间制作氆氇编织间(内设30架纺织机、5台缝纫机)、2间卡垫纺织间,同时设有加工部、展销厅、营业部、染色房、仓库等共计12间。产品主要有氆氇、邦典、藏袍、卡垫等近20种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和旅游产品。
图为编织卡垫现场 摄影:赵耀
措姆就是90户贫困户中的一户。20多岁时措姆就掌握了氆氇的编织技艺。但那时3个女儿还小,家里只有丈夫和自己两个劳动力,耕地、牲畜不足的他们只能靠着编织氆氇维持家庭开销,日子一直过得很拮据。
图为措姆的二女儿加央旺姆在编织卡垫 摄影:赵耀
2010年,在了解了合作社的政策、效益和经营情况之后,措姆毅然加入了合作社,最起码编织氆氇的原材料不用自己花钱了。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农户”的运行模式,编织氆氇和卡垫的场地、原材料由合作社提供,销售一件氆氇制作的邦典合作社抽成10元,卡垫抽成50元,剩下的钱全部归织工所有。
图为措姆(右二)和大女儿拉巴卓玛(右一)、二女儿加央旺姆(左二)、小女儿米玛仓决(左一)合影 摄影:赵耀
“我之前自己卖氆氇,当时编织氆氇的成本都是自己家里出的,合作社成立之后成本都是合作社提供的,现在每年有3万多元的纯收入。国家的政策很好,在国家的扶持下,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措姆说。
如今措姆的3个女儿在合作社的扶持和培训下学会了卡垫编织技艺也加入到了合作社中,一年3个人的纯收入有7万多元。
图为正在编织氆氇的织工 摄影:赵耀
措姆一家是这个合作社的缩影,靠着传统手工业,90户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偌大的厂房里,那机杼声和织工的歌声里,不只是热闹,更洋溢着幸福的气息。(中国西藏网 记者/赵耀)
-
【新春走基层】创新养殖模式,一群岗巴羊让他们脱了贫
木拉乡,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东南部,距县城195公里,是全县海拔最高的乡。南与日喀则市岗巴县相接,相似的地理环境和气候造就了这里的绵羊品种也以岗巴羊为主。[详细] -
【新春走基层】此心安处是吾乡,藏汉夫妻跨越千山万水的坚守
今年,夫妻俩打算在强公村过年,年货也准备得差不多了。对于杨松和桑姆而言,无论是西藏还是四川,只要两个人在一起,心在一起,此心安处便是吾乡。[详细] -
【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西藏林芝市将藏猪产业打造成富民产业
“西藏江南、醉美林芝”,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有优美的自然风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彩的民族文化,其中林芝市藏猪产业早已名声在外。 [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