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7月29日,兰州大学“青藏高原北侧粉尘气溶胶传输综合科考分队”结束在西藏阿里为期一个月的综合科学考察,基本完成在阿里地区的科考任务。此次科考旨在研究青藏高原粉尘气溶胶的理化特征、辐射强迫及其气候响应等前沿科学问题。
图为科考分队正在搭建粉尘气溶胶理化特性综合观测平台图片由兰州大学科考分队提供
图为利用系留探空系统,获取阿里地区边界层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垂直廓线 图片由兰州大学科考分队提供
阿里地区太阳辐射强,气流对流旺盛,再加上复杂的地形,导致当地阵风强烈,风速大、风向多变,这对系留探空形成致命影响。科考队员们克服极度缺氧的高原环境,坚持每天凌晨6时开展观测,历时1个月,取得了阿里地区边界层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垂直廓线、对流层温度、湿度垂直廓线、云和气溶胶垂直廓线、气溶胶质量浓度、吸收和散射参数、粒径谱、PM2.5、PM10和TSP滤膜样品以及大气气溶胶单颗粒样品资料数据。
据科考队员介绍,阿里地区边界层高分辨率气象要素垂直廓线对于认识边界层结构、理解空气污染扩散传输以及改进天气和气候模式模拟都有重要意义。此次科考结果将应用于厘清阿里地区粉尘气溶胶的理化特性,将对提高青藏高原大气粉尘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和间接辐射强迫计算的精度,改进粉尘气溶胶对高原地气系统能量收支平衡影响的评估产生很大助益。
据了解,由中国科学院牵头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于2017年启动,兰州大学作为第二次青藏科考的重要参与单位之一,联合国内相关领域的优势力量承担了“粉尘气溶胶及其气候环境效应”专题科考任务。该专题2019年的计划科考范围包括塔克拉玛干沙漠、西藏阿里地区和雅鲁藏布江流域等。(中国西藏网 通讯员/徐伟伟)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