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感悟两会】山南群众@你:我们的生活如打糍粑越过越甜

发布时间: 2018-03-06 15:00: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5日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中说,“我们所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把群众最关切最烦心的事一件一件解决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使人民生活随着国家发展一年比一年更好”。


图为错那县边境小康示范村麻麻村 来源:中国西藏新闻网

  在我国西南边陲,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曲松县各族干部群众在各乡镇、村组、学校、寺管会等地收看了开幕盛况。尤其听到改革、就业、教育、医疗等热点话题时,大家掌声雷动,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备受鼓舞,信心倍增。”

  播下希望,收获幸福。近年来,山南人民的生活可以用“翻天覆地”来形容,从前的烦心事——“出门太费劲”“通讯不便”“生活靠救济”“特产好但是销售不出去”……正在一个个破解,特色农牧业、电子商务、特色旅游正在红红火火地进行着,人们的致富路也在一步步拓宽着。

  路通了,群众生活幸福了。人大代表、山南市洛扎县委副书记、县长白玛多吉对交通发展所带来的变化深有体会。他说:“拉郊乡的杰罗布牧场无水、无电、无房住,加之大雪封山,杰罗布大半年时间完全与外界处于‘失联’状态,用与世隔绝来形容也毫不夸张。2016年成立了杰罗布村行政村,将其建设为边境小康示范村,建设了通信基站等基础设施,又投资9800万铺设了从拉郊乡到杰罗布村四级砂石路。杰罗布村不再偏远、不再寂寞,这里的牧民户均牦牛近50头,人均年收入过万元。”


图为牧民畅享互联网时代的资源与便利 来源:国际在线

  几年前的山南市洛扎县次麦还是个“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生活全靠救济”,集体资金只有500元的贫困村。到了2016年,次麦人均纯收入达13504元,集体经济收入达1400多万元。村民次仁高兴地说:“现在全村67户222人,家家住着宽敞的新房,户户家电家具齐全,人人忙着出工出劳,日子过得有滋有味。”这些翻天覆地的变化,都得益于山南市启动的“产业、品牌、商标”三推进战略举措,五年多的砥砺奋进,“三推进”重点项目正将特色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为农牧民搭建起新的增收门路。


图为西藏传统氆氇编织 摄影:王茜

  在雅江岸边的贡嘎县,通过与北京一家电商公司深度合作,打响了“昌果红土豆”“杰德秀氆氇”等一系列名优特色农产品和手工艺品。同时还带动“朗杰学民族手工铜器、藏鸡产品、‘藏承堂’系列饮品”等农特产品走向热销,从而打造了“互联网+农特产品”的创新模式,实现了全网络推广和营销。

  贡嘎县电商进农村项目负责人介绍说:“通过‘淘宝贡嘎特色馆’‘神州超买网贡嘎站’等平台上线试销售,目前已完成150余万元销售总额,解决了一些特色产品销路不畅的问题。”2017年,贡嘎县完成了19个村的电子商务村级服务站建设,其中,杰德秀网点上线试运行仅两个月,便实现网上交易额18211元。“互联网+”商务的浪潮正深刻地改变着乡村,让一个个偏僻闭塞的小村落融入到巨大的生产、流通、分配过程中,成为助民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冰山雪山也是金山银山”,在西藏,独特的自然风光自然不能错过,西藏第二个特色小城镇今年开门迎客。位于山南市错那县的勒乡特色小城镇示范点已举行乔迁仪式并投入使用,成为继鲁朗小镇后广大旅客的又一选择。小城镇带动农村,连接城市,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当地农牧民群众通过设立家庭旅馆、自营餐馆、茶馆、商店、民族特色产品销售等渠道增加收入,不离乡不离土,就地致富,切实实现了安居与乐业并举,真正过上小康生活。

  展望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亿万中国人民将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正如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村民左香云在“代表通道”接受采访时所说的:糍粑越打越黏,生活越过越甜。(中国西藏网 综合/王茜)

  

(责编: 郭爽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