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进行脑外伤手术。记者 洛桑旦增 摄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鸟瞰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论述,扎实推进健康西藏建设,2023年9月,自治区党委书记王君正对全区卫生健康工作提出“五个针对”工作要求,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甲”步伐。
使命在肩勇担当,不负期望抓落实。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围绕中心任务、聚焦“三甲”创建,坚持“管理建院、质量兴院、人才强院”理念,深化改革、锐意进取,步步为营、稳扎稳打,持续创新管理和服务,不断加强人才、技术、学科等内涵建设,以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推动新时代医院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交出了一份份亮眼的成绩单。
“政策+管理”双向赋能,全力逐梦“三甲”
阿里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的屋脊”,平均海拔超过4500米,高寒、低压、缺氧的自然环境长期困扰和影响着群众的身体健康,当地医疗资源短缺、保障能力不足的现状亟待进一步改善。
为人民谋健康、为患者除病痛、为生命保驾护航,这既是医者的初心,也是人民群众的期盼。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推动管理能力、医疗质量、服务水平迈上新台阶,这对阿里地区、阿里人民来讲,都是一件大事、要事。
自“三甲”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阿里地委、行署始终将其作为政治工程、民生工程、福祉工程和重点工程来抓,召开一系列会议,安排部署“三甲”创建工作,研究创建资金调配事宜,制定并印发《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创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作方案》,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方资源,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全方位支持,坚定不移推动医院等级创建工作。
“《方案》详细梳理出了7个阶段的重点任务,列出资金、项目、人才等17项重点工作,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确保了创建工作扎实有序稳步推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张小刚介绍,在援藏医疗人才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全院干部职工恪守和发扬“严谨、创新、和谐、奉献”的院训,团结协作、勠力同心,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精力,通过台账式管理、销号推进,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抓实抓细创建工作,形成了上下联动、稳扎稳打、合力攻坚的工作格局。
立足“三甲”创建工作需求,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成立专门办公室,围绕重点工作,制定完善“三甲”创建工作实施方案、相关规章制度和管理办法等,全面梳理人才、资金、编制、项目、设备等关键要素。
同时,医院还先后选派30名骨干人员前往自治区和陕西省的三甲医院交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邀请自治区人民医院、四川省华西医院、陕西省评审组等10名等级医院创建专家前来传经送宝,开展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全院创“三甲”的业务技能。
张小刚表示,科学规范的管理是医院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以创建“三甲”为契机,坚定不移地走实“管理建院”之路,制定和完善《阿里地区人民医院招聘实施方案》《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绩效考核方案》《医疗质量管理制度》《护理质量管理制度》等各类制度方案办法20余项,进一步优化管理流程、提升管理质量。
开展定编定岗定员的“三定”工作,明确各岗位的职责与任职条件,合理配置人力资源,大幅提高工作效率。建立医院质量管理指标体系和综合目标考核体系,将医疗质量、服务质量、医德医风、科研教学等全面纳入考核范围,充分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成立多个质量管理组织,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18项核心制度,制定13种各类《临床疾病诊疗常规》,规范临床医师诊疗行为。定期开展医疗质量检查、评价和反馈工作,及时发现问题并整改,全力确保医疗安全。2024年,牵头成立阿里地区护理质量管理与控制中心,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护理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了区域护理质量与服务水平。
“人才+技术”双轮驱动,聚力冲刺“三甲”
近日,一场紧张而关键的手术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进行,这也是一次宝贵的教学实践。
来自陕西省的援藏医生李洪亮一边精准地操作手术器械,一边详细地向几位当地医生讲解:“大家看,现在这个部位是手术的关键点,处理的时候必须迅速且精准,稍有差池,就可能影响后续恢复。”
李洪亮是众多援藏人才中的一员,来到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后,针对当地外科手术开展局限、医生经验不足等情况,制定了详细带教计划,通过手术实操、疑难病例会诊讨论、理论讲座等,大力培养当地人才。
在李洪亮的指导下,当地医生次旦扎西进步迅速。以前,次旦扎西对于腹腔镜手术望而却步,如今,他已能独自熟练地完成常见的腹腔镜手术。“李老师不仅教我技术,还教我如何成为一名有担当的医生。有了这些本领,我就能为家乡的患者做更多事。”次旦扎西感激地说。
张小刚介绍,人才是医院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聚焦“人才强院”目标,实施“引、育、用、留”,坚持引进与培育并重、留才与用才并举,全方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赋予强劲动能。
自2015年以来,陕西、河北两省先后选派260名援藏医疗人才入院开展医疗援助,2025年中组部博士服务团选派1名医疗人才支援阿里地区人民医院,一批又一批医疗援藏专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阿里地区带来先进的医疗理念和精湛的技术,并通过“传帮带”的方式,为医院培养了大量人才。
通过“结对帮带”工作模式,目前共有303名医务人员晋升上一级职称,61名帮带学员成为医院骨干力量,达到可独立值班的住院医师或主治医师标准,已能独立开展皮脂腺囊肿摘除术、中心静脉置管术等新技术80余项,初步形成了当地医生主刀、援藏医生指导的良好局面。
2015年8月以来,在援藏专家的悉心指导下,截至目前,共发表科研论文90余篇,申报并获批科研课题32项,并在各类比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荣誉6项。同时,医院还积极选派145名当地医疗人才赴对口支援医院进修,学习先进的医疗知识与技术。
自“三甲”创建工作开展以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截至目前,全院共有医护人员468人,其中高级职称(含援藏干部)29人、中级职称88人、初级职称142人,当地医护高级职称已有16名、中级职称76名,人才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
人才队伍的建设成效,也带来了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升。成功完成世界最高海拔导管室首例冠脉支架植入术,实现介入治疗零突破,填补一项医疗技术空白;成功开展首例角膜移植手术,实现阿里地区角膜移植手术零突破;成功完成阿里地区首例超声辅助支气管镜直视引导下经皮气管切开术,填补阿里地区的技术空白……截至目前,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已开展新技术207项,填补空白408项,攻克难题103项,打包先进经验248个,成功实施锥颅、髋关节置换等三四级手术4677台次。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还不断提升医疗信息化建设,利用医疗信息系统,改善医疗服务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与陕西省、四川省等12家医院签订区域远程医学合作协议书,通过远程会诊、远程教学等子系统,让广大农牧民群众能便捷地享受到异地优质医疗资源。
凭借“人才+技术”双轮驱动,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整体实力大幅提升。截至2024年底,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成功率96.72%;门急诊9.89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11%;住院4648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9.6%。
“设施+服务”双翼齐飞,奋力攻坚“三甲”
走进阿里地区人民医院,蓝天白云下,基础设施升级带来的新面貌让人眼前一亮,医护人员严谨自信,处处彰显着服务的优质与高效。
创建“三甲”,最终目的是要让患者受益。而创建“三甲”的过程,也是“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全面、深入落实的过程。
“这也太方便了!”在自助挂号缴费机前,前来就医的次仁正熟练地操作着,他感慨地说道,“以前挂号缴费排长队,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用自助挂号缴费机,一两分钟就能办好。”
近年来,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坚持“质量兴院”,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药品器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医保等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协同,构建起一张紧密的智慧医疗网络。医生轻点鼠标,就能迅速获取患者过往病史、检查报告等详细信息,诊断效率、服务质量大幅提升。
前来复诊的石确拉姆热情地打开了话匣子:“我经常来这里看病,以前条件可没现在这样好。”石确拉姆回忆道,“就说病房吧,五年前病房数量有限,每次住院都得早早预约,还不一定能排得上。你看现在,不仅病房数量多,而且宽敞明亮干净,病房里的配套设施也很齐全。”
目前,医院正在建设新的急诊大楼,石确拉姆每次过来都要远远地看一看工程进度,对此她满怀期待。石确拉姆说:“听说这栋大楼今年就能投入使用,这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是大好事。要是遇到紧急情况,能得到更快速、更专业的救治。”
为更好夯实“质量兴院”基础,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在设备引进上也下足了功夫。1.5T核磁共振、64排CT、全自动生化仪、软体式氧舱、彩超设备等大型医疗设备先后落户,大大提高了诊疗水平。骨科手术牵引床、床旁彩超、手术显微镜、肌肉神经电刺激仪等设备的应用,也为各项手术的精准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前诊断病情,大多凭借经验和有限的检查手段,一些复杂病症难以精准判断。现在既方便又精准,比如1.5T核磁共振能清晰呈现患者体内细微病变,诊断极为精准。”张春医生说。
随着诊疗水平的大幅提升,阿里地区人民医院的服务半径不断扩大。与多家医院签订联盟协议和医联体协议,开通“绿色诊疗通道”,共开展疑难重症和死亡病例讨论163次,转诊救治急危重症患者7569人次,帮助县乡诊断疑难杂症120余例,实现双向转诊、资源互通。
王恒医生介绍说:“过去,许多复杂疾病需要患者辗转至区外就医,如今760种‘大病、中病’不出地区就能得到有效治疗,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各族干部群众对优质医疗资源的需求。”
为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该医院还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定期组织线上线下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邀请区内外专家授课指导。同时,利用“包科”政策优势,积极向受援单位学习先进经验,通过开展患者满意度调查,广泛收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不断提升患者就医满意度。
在学科建设方面,该医院大力推进“五大中心”建设。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新生儿中心已投入运营。胸痛中心于2024年5月通过省级预检,成功救治244名患者;创伤中心已成功救治各类创伤患者2000人;危重新生儿中心救治危重新生儿415人。危重孕产妇中心计划今年启动建设,医院还加快骨科建设步伐,朝着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努力迈进。
阿里地区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朱鸿表示:“在创建‘三甲’的征程中,每一步我们都在努力回应人民群众‘好就医、就好医’的期待和渴望。从决定创建‘三甲’的那一刻起,压力便如影随形,但更多的是使命感与责任感。这不仅是医院发展的重要机遇,更是提升全地区整体医疗水平、造福当地百姓的神圣使命。接下来,全院职工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心,向着‘三甲’目标全力冲刺,为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贡献全部力量。”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