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织密残障人士民生“保障网”
县级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投入使用,顺利实施残障人士居家无障碍改造工作,与市人民医院签订绿色通道协议,拉萨市轮椅篮球队成立,完成重度、贫困残障人士辅助器具适配助听器、电动轮椅、语音指针报时表,逐步完善残障人士机动车免费停车……近年来,拉萨市围绕残障人士的好消息不断,这也是拉萨市不断为残障人士织密民生“保障网”的一个缩影。在全市残疾人事业工作者和广大残障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拉萨市加快推动残障人士福利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着力解决残障人士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不断增进残障人士民生福祉。
走进冬季的墨竹工卡县残疾人社区康复服务站,两栋并不起眼的小楼里,康复训练加就业基地的双配置,让残障人士家庭和残障人士感受到了春天般的温暖。一侧的康复训练室里,摆放着各类康复训练器具,在两位持证康复员的帮助下,一位来自工卡镇的年轻妈妈正带着5岁的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另一侧的次旦残疾裁缝店里,嘎玛多吉和另外两名残障工友一起忙着制作藏式门帘。
以前只有到市里才能享受到的康复训练和工作机会,现在墨竹工卡县都可以提供了,嘎玛多吉别提多高兴了。“以前我对裁缝手艺一窍不通,在墨竹工卡县残联的帮助下,我到拉萨参加培训。经过学习,现在已经掌握了裁缝手艺。回到墨竹工卡后,我希望帮助更多像我一样的残障人士学到一技之长,不断增强积极生活的自信心和动力。”嘎玛多吉说。
墨竹工卡县民政局局长向巴卓玛告诉记者,该社区康复服务站可以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和创业就业两项服务。“虽说目前才刚起步,前来训练和工作的残障人士并不多。但我坚信,通过政府的大力宣传引导、政策资金支持和残疾人的共同努力,一带二、二带三……不久后的未来这里会成为全县更多残障人士温暖的‘家’。”向巴卓玛告诉记者。
要确保残障人士摆脱贫困不再返贫,就业是关键。拉萨市不断强化对残障人士文化知识和就业技能的培训,帮助有能力和意愿的残障人士以社会保障为基础,尽早掌握一技之长,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同时,拉萨市加大残障人士创业扶持力度,9年来累计落实残障人士创业资金105万元。
冬日暖阳下,贡觉扎西和4名残障工友正在熟练地操持着手里的活计,不难看出他们对工作的喜爱和生活的热爱。“我在公司已经两年了,主要的工作是缝制帽子,每月3000元的工资,一日三餐都免费提供,比以前生活没有着落好多了。”贡觉扎西说。
贡觉扎西和残障工友所在企业叫宗穆厦传统艺术品加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藏式传统艺术品、民族服饰加工及销售一体的民营企业,自公司成立以来,在传承民族工艺、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也致力于解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
2017年,市残联出资234万元对全市八个残障人士就业创业项目进行扶持,宗穆厦传统艺术品加工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个,目前这些项目共吸纳80多名残障人士就业。据了解,今年,拉萨市继续对吸纳残障人士就业的农牧民合作社、小微企业等进行资金扶持。目前,已经有两个项目顺利进入评审阶段,有望于明年获得扶持并带动更多残障人士就业。
据市残联理事长格桑平措介绍,围绕康复和就业两大残障人士最关心、最迫切的需求,今年市残联全力推动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并起草了《残疾人保护管理办法》《拉萨市残疾儿童(0—8岁)康复救助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保障残障人士各项合法权益加强顶层设计。“今年县级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进展顺利,此外,按比例安置残障人士就业工作也在全市范围内得到了全面实施,全面增加了残障人士就业数量。”格桑平措说。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近年来,在全市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障人士的不懈努力下,拉萨市残疾服务工作质量和层次不断提升,全市残障人士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全面增强。在奔向小康的路上,残障人士一个都不会少。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全民健身 让幸福生活“动起来”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近年来,拉萨市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越来越多的市民加入晨练的各项体育活动中,积极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详细] -
做强藏医药产业 助力农牧民增收
为增强药品的有效性、安全性、稳定性、均一性,去年,日通藏医药研制有限公司投资700余万元建成了可对原药材进行检验的中心实验室。[详细] -
西宁:综合医改以信息化破解看病难——“阔步前行话医改”主题采访活动系列报道之五
排队挂号、就诊、缴费等看病难问题长期困扰着求医者。西宁市以公平可及、群众受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信息化建设贯穿于整个综合医改和供给侧改革。[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