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白衣天使来到我家
6月12日,王彤旭(右二)、陈冰(右一)和尼玛益西(左一)在为珠杰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上午10点,广东珠海市人民医院第七批援藏医疗队队长王振疆、队员陈冰、王彤旭和年轻的当地医生尼玛益西一起带着医疗设备和药品,离开西藏米林市人民医院,驱车前往30多公里外的吞不绒村为患者进行诊疗。
“这个村子的年轻人多外出务工,很多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行动不便,我们就送医上门。”王振疆医生介绍说。经过多年援藏工作的摸索,医疗队针对当地特点建立起了一套高效的机制,而送医上门是这个机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村医把村里病人的情况上报给乡卫生院,乡卫生院再把各个村的情况汇总之后上报到援藏医疗队,援藏医疗队根据病人的情况提供订单式的上门服务。虽然今年2月底才抵达西藏,但王振疆、陈冰和王彤旭已经参加了5次这样的送医上门活动。
“送医上门对内地医生来讲是个考验,我们要背着比较重的仪器和药品走很远的路,克服高原带来的身体负荷,但作为一个医者,这是一种责任感跟使命感。”“我能够把自己毕生所学,为当地的藏族同胞带来一些福利,觉得特别有意义。”王旭彤医生说出自己参加送医上门活动感受。
在吞不绒村,白衣天使的到来让村民们很是感动 ,一些人早早就在家门口等候。医生们一家又一家穿梭在村中进行入户诊治,而在村委会,还有20多位患者在等待着他们。
下午3点多,所有患者都满意地离去,四位白衣天使还水米未进,更别说休息。
返程的途中,又有两位老人拦住了汽车,他们得知当天送医上门的消息,便等候在离村几公里的地方。于是,在路边的树下,王振疆医生又带着尼玛益西为两位老人进行了诊疗。
据介绍,2015年全国援藏工作启动实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不仅使很多西藏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病,免去了舟车劳顿,减轻了经济负担,而且建立起的“传帮带”制度,培养本土医疗人才队伍,西藏医疗机构年总诊疗人次大幅增加,整体提升了西藏医疗人员能力与水平。
6月12日,王振疆(右二)在查看次仁旺姆的手指关节。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前右二)、王彤旭(前左一)、陈冰(前右一)和尼玛益西(前左三)在村委会会议室为患者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诊治结束后,患者阿珍的女儿(右一)与王振疆(前左二)、王彤旭(左一)、陈冰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陈冰(右)在为扎西央宗进行产检。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右)为吞不绒村89岁的村民娘姑进行检查。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右一)和尼玛益西(右下)在吞不绒村为阿珍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陈冰(右)在为怀孕38周的扎西央宗进行产检。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中)、尼玛益西(左)和王彤旭走出米林市人民医院的急诊大楼。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入户诊治结束后,王振疆(左二)、王彤旭(右二)、陈冰(右一)和尼玛益西走向村委会。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在距离吞不绒村几公里的路旁的树下,王振疆(中)和尼玛益西(右)为普布多吉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陈冰(右)在为扎西央宗进行产检。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在距离吞不绒村几公里的路旁的树下,王振疆(中)和尼玛益西(右)为普布多吉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彤旭在吞不绒村为珠杰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左一)、王彤旭(左二)和陈冰(左三)走进64岁的次仁旺姆家中。她患有严重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变形,行动不便。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上左)、王彤旭(上中)和尼玛益西(右一)协助陈冰(下右)为扎西央宗进行产检。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在距离吞不绒村几公里的路旁的树下,王振疆(右二)和尼玛益西(右一)为普布多吉(左二)和宗巴诊治。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右一)、王彤旭(右二)、陈冰(右三)和尼玛益西在树林间行走。新华社记者 费茂华 摄
6月12日,王振疆(右)在检查病人达杰(中)的手关节情况。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在距离吞不绒村几公里的路旁的树下,王振疆医生(右二)和尼玛益西医生(右一)在给普布多吉检查身体。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王振疆(右)、王彤旭(中)、陈冰(左)来到吞不绒村一户患者家中送医上门。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王旭彤医生在给珠杰检查身体。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出发前,王振疆医生在米林市人民医院库房领取药品。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王振疆医生一行离开时,病人阿珍的女儿(右)和他们挥手告别。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往返于村间的王振疆(左二)、王彤旭(左一)、陈冰(右)和尼玛益西(右二)。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阿珍感谢王振疆(右)和尼玛益西(左)的诊治。新华社记者 晋美多吉 摄
6月12日,王振疆医生(左一)向患者达娃桑布(右一)解释病情。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6月12日,陈冰医生(右一)在给产妇扎西央宗做产检。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6月12日,王振疆医生(右一)在向患者达娃桑布(中)嘱咐用药方法。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6月12日,王彤旭医生在米林市人民医院走廊里询问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6月12日,陈冰(右)在为怀孕38周的扎西央宗进行产检。新华社记者 邵泽东 摄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四部医典》:走向国际视野的藏医药经典论著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将64项文献遗产列入其《世界记忆名录》,其中包括中国组织申报的藏医药学巨著《四部医典》。[详细] -
“藏韵瑰宝”藏医四部医典唐卡珍品展在天津美术馆展出
由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人民政府、天津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天津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藏韵瑰宝”昌都市非遗文物展暨藏医四部医典唐卡珍品展,近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展。[详细] -
西藏:“光明行动”让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从1993年起,援助西藏发展基金会联合有关爱心企业,在拉萨实施“光明行动”,累计为4万余名西藏农牧区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