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高原中医药“治未病”调护
春季即发生呼吸道传染病,类似中医“春瘟”。为积极践行中医药“治未病”理念,强化自身健康的保健意识,近日,中国中医科学院援助自治区卫健委援藏医生樊新荣结合春季高原特点,温馨提醒如何运用中医药养生知识,从日常生活起居等方面对机体进行多方面调护,未病先防,调养气血,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樊新荣医生建议大家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中医药“治未病”调护:
1.起居防护
当下正值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菌等微生物活力增强,容易侵犯人体而致病。自然界多风,风邪善行而数变,气温变化幅度大,忽冷忽热的寒热不稳定性,加之人体内的阳气在春季伴随升发,使人常常感到燥热,这些特点结合极容易诱发感冒、上呼吸道感染。
所以,气温回升要懂得“春捂”,即使气温急剧回升,也要意识到室内及晚上温度偏低,“保暖”是预防呼吸道疾病主要的措施。
“春夏养阳”,有呼吸道慢性疾病的人和体质偏弱的中老年人可以在中午多晒太阳尤其多晒背部,增强身体抵抗力。背部有很多与心、肺、脾、胃、肝、胆等五脏六腑相对应的穴位,是人体重要的保护屏障。春天可以适当晚睡早起、多伸懒腰,这样可以使血液循环加快,不但能减轻“春困”,还能激发肝脏机能。
室内要通风,引入室外新鲜空气,稀释室内空气,有效减少空气中病原微生物数量,开窗通风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重要手段之一。此外,避免去人口密集之处、疾病传染区域也是至关重要的。也可以点燃藏香或艾叶烟熏,这便是中医所谓的“芳香辟秽”。
2.饮食防护
倡导“饮食有节”,春天肝气偏盛,易乘克脾土,脾胃功能相对虚弱,饮食防饱食油腻,清淡一些,减轻脾胃的负担。酸入肝,甘入脾。要少吃酸,因为酸味入肝,具有收敛的特点,不利于阳气的生发和肝气的疏泄,适当多食佛手、枸杞、山药、百合、大枣、银耳、沙棘等以疏肝、柔肝、健脾。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和清热解毒的“抗菌”食品,比如大蒜、大葱、蒲公英、蜂蜜、绿茶、香菇等。西藏春季乍暖还寒,气候较为干燥,人常有口干舌燥之感。梨性寒味甘,多吃点梨,如生食、蒸、榨汁、烤、煮水,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容易上火的人可以喝点菊花枸杞茶。
注意饮食宜忌,远离野味,不吃不洁、腐败变质物。忌过甜类食物,注意饮食营养的均衡。此外,老年人和小孩要避免冰冷刺激的饮食,以免寒凉食物损伤人体的阳气而易罹患疾病。多吃蔬菜,多吃杂粮,饭菜花样要丰富多彩,荤素搭配。烹饪饭菜可适当的加些姜、花椒、大蒜、洋葱等辛香调味之品,此用“辛味”能行能散,发散解表之功。
可以适当采用中医食疗的方法,如黄芪炖小鸡煲汤增强体质,提高免疫,抵抗病毒;冬瓜、萝卜、丝瓜、百合等煲汤滋阴降燥;银耳、莲子、大米熬粥调理咽干口燥等。对于体弱者,可适当多食黄芪、山药、百合等。由于各种食物含不同的养分,故要调配适宜,不可过于偏食。
3.情志防护
中医自古强调七情致病,如忧思伤脾肺、过怒伤肝等。保持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精神可以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春天在五行属木,在人体对应肝,“肝喜条达而恶抑郁”,应保持心情愉悦,避免生气或发怒,努力使情志舒畅,否则容易失眠多梦、头痛头胀、目眩头晕、胸胁胀痛、急躁易怒等。也可影响脾胃的消化,易出现消化功能不良的病变,如嗳气呕恶、腹胀腹泻等症状,即“肝胃不和”、“肝脾不和”。
4.运动防护
顺应自然界春季阳气升发的特点,把握“形劳而不倦”,依据自身体质的强弱,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达到锻炼强体的效果。应保持适当的运动锻炼,可选择互动占地面积小,可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如:八段锦、太极拳等中医运动养生法;还可进行瑜伽、健身操、跳锅庄等运动。在硬件设施允许的情况下进行跑步机上慢跑、快走等有氧运动,以锻炼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现代研究认为,中医药传统运动疗法通过肢体动作,配合呼吸吐纳,可起到伸展形骸、调和气血、疏通经络和平衡阴阳的作用。
5.“三里”按灸
医圣张仲景言“四季脾旺不受邪”,万物生于土,脾土运化功能好起来后,就像土壤肥沃,能够生发万物一样,人体就会生机勃勃,不容易受外邪侵犯。常按揉足三里穴,可以起到补虚、健旺脾胃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是强壮身心的大穴。中医学认为,按摩足三里能调节机体免疫力、增强抗病能力、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现代医学认为,按足三里对肾上腺皮质系统功能有双向良性调节作用,可提高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
另外,也可艾灸足三里,施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约距皮肤1.5-3厘米左右,进行熏烤。熏烤至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皮肤红晕为度。
6.足浴保健
《寿亲养老新书》曰:“其穴(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入”。人体双足为足三阳经、三阴经的气血阴阳交汇之处,足浴可舒筋通络,健脾化湿,暖肾固元,调和阴阳。用艾叶或生姜泡脚,可振奋阳气,抵御外邪。基本方:艾叶、生姜、花椒各10克。用法:加水2000ml,水煎20分钟,取汁足浴。每天两次,每次30分钟,以全身微微汗出为度。
7.香囊防护
《山海经·西山经》中记载:“有草焉,名曰熏草……佩之可治疠。”中药香囊利用药物的芳香走窜之效,通过人体的口鼻、皮肤毛孔及经络穴位的吸收来发挥中药的清热解毒、芳香祛湿及避秽驱邪作用。现代研究表明芳香类的药物可以抑制病毒、细菌的增生,提高增强自身免疫力。
8.揉摩腹部
“揉腹不断,百病不犯”,唐代孙思邈以“食后百步行,常以手摩腹”作为益寿之道。具体方法:全身放松,集中思想,闭目内视腹部,自然呼吸;将两手掌心搓热,双手叠掌置于肚脐上,先顺时针揉摩36次,然后逆时针揉摩36次。这一段操作里,注意掌心与腹部皮肤不分离,掌心带腹部皮肤一起做轻柔缓和的回旋动作,从而带动腹部内部的气机运动;把掌根抬起,以食指、中指和无名指三指的指腹放在肚子上(两掌手指相叠),以肚脐为中心点,沿顺时针方向,慢慢转圆圈揉摩,先转小圈,圆圈逐渐向外扩大,直至扩大到整个腹部的最大一圈的边缘,上至肋弓,下至耻骨联合。完成顺时针方向的揉摩后,沿逆时针方向顺前路线转圈,圆圈逐渐缩小,直至回到肚脐的中心点上。可重复数遍。摩腹法具有调和营卫、宣通经络、舒畅气机的养生保健作用。
摩腹法不仅可以增强胃肠蠕动,有效防治消化系统疾病,还可以促进人体脑肠肽类物质的分泌,迅速缓解消化系统不适。
9.梳头保健
“头梳千遍,病少一半。”《养生论》说:“春三月,每朝梳头一二百下。”春天,自然界阳气萌生、升发,人体的阳气也顺应自然,向上、向外升发,聚集于头部,“头为诸阳之会”,意思是头是全身阳气集中的地方,加之人的头部穴位丰富,是人体十二经脉和奇经八脉汇集的主要部位,选择木梳、牛角梳、砭石等材质梳子多梳头,有助于头部的气血畅通,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起到疏通气血、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养固头发等。
10.推搓两肋
对于工作比较繁忙、压力较大的人群而言,难免会有肝气郁结的时候,郁积在胸部,导致心慌、胸闷、心悸、呼吸急促,甚至出现两肋疼痛等表现。肝经的大包、章门穴从两肋经过,推搓两肋有助于肝经的气血运行,具有健脾理气、舒肝解郁、调和肝胆脾胃等功效,对胸闷、两肋疼痛有良好的防治功能。
推搓两肋时,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40次,以双肋部位有温热感为佳。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免费救治唇腭裂患儿“微笑行动”报名时间截止到4月16日
16日,记者采访了母亲“微笑行动”活动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目前,西藏唇腭裂患儿报名已经开始,此次活动报名时间截止到4月16日。[详细] -
日喀则市聂拉木县人民医院:为“云上边城”夯实健康之基
2021年12月30日,日喀则市卫健委正式确定聂拉木县人民医院为“二级乙等”综合医院。[详细] -
拉萨市启动春季校园食品安全专项检查
从3月10日开始,拉萨市市场监管局联合拉萨市教育局,在拉萨市组织开展了2022年春季学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