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8月起,中药饮片须标注保质期

发布时间: 2025-08-27 15:55:00 来源: 扬子晚报

  按照国家药监局此前发布的《中药饮片标签管理规定》,自8月1日起,市场上销售的中药饮片均需标注保质期。8月26日,记者走访南京多家药房后发现,不少商家已采取有效措施,对中药饮片的保质期等信息进行明确标注。

  为何中药饮片需强制标注保质期?消费者又该如何正确保存中药饮片?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万惠娟

  线下标注合规率高 线上不规范问题多

  在南湖路一家大药房,记者来到中药饮片货柜前,发现柜内所有药品的包装上,均清晰标注了品名、规格、生产日期、产地、贮藏方式、保质期等基本信息。

  “药店必须标注‘三期’(生产日期、安全使用期或失效日期),要是没有会被罚款。我们不能把药材单独拿出来卖,必须装在标注了保质期的袋子里售卖。”该店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门店销售的中药饮片,生产日期基本都在2024年1月之后,且全部标注了保质期,“如果顾客用不完一整袋需要分装,我们也会根据需求,在分装袋上专门标注保质期。”

  随后,记者来到应天大街的一家药店。工作人员表示:“今年新进货的中药饮片,包装上都标明了保质期。”工作人员拿起一包“天麻”展示,外包装袋上除品名、规格、生产日期等常规信息外,还明确印着“保质期36个月”;另一款“陈皮”的包装上,则标注了五年保质期。

  工作人员还向记者展示了多款中药饮片外包装袋上的“溯源码”,“扫描这个码,就能查看药材的完整信息,包括生产日期、产地、保质期,甚至还有详细的药品检验报告,消费者能更放心地购买。”

  记者随后又走访了三家药房,店内销售的中药饮片,均已规范标注保质期。

  此外,记者在某网购平台查询发现,平台上有不少标注“某某大药房”的店铺,正在销售独立小袋包装的中药材抓配产品,但多数中药饮片的售卖页面中,并未标注保质期信息。

  记者随机咨询了一家店铺的客服,询问所售中药饮片是否有保质期。客服回复称:“没有保质期,这些中药饮片可以存放很久。我们的药材都是近一年内生产的,只要保存得当,中药能放很多年,常温密封、干燥保存就行,不少中药都是越陈越值钱的。”

  中药饮片标注保质期是对患者负责

  江苏省中医院中药饮片库房负责人、副主任中药师黄亚威向记者介绍,中药饮片具备药品属性,标注保质期是为了保障其安全性与有效性,也是对药品质量负责。他透露,相关准备工作去年已经启动。

  黄亚威提到,过去不少中药饮片抽检不合格,原因就在于部分饮片在药房长期存放未售出,随着存放时间推移,质量逐渐下降。而标注保质期后,药店会在保质期内对饮片进行规范管理,对临近有效期的产品及时做退货、换货处理,这能有效避免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本质上是对患者负责。

  他表示,目前药监局已针对中药饮片制定了保质期标注指导原则。该原则明确,饮片的保质期由生产厂家自主确定,厂家可依据指导原则,结合实际情况将保质期设定为2年或3年。“指导原则并非强制性要求,而是给予厂家充分的自主空间。”

  黄亚威还指出,中药饮片的保存时间主要取决于储存环境。若能保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中药饮片可存放较长时间;但在家庭环境中,受夏季高温、雨天潮湿等因素影响,饮片通常难以长期保存。“实际上,中药饮片发霉、生虫是比较常见的情况。”他解释,这是因为当前中药饮片生产有严格标准,不允许通过熏硫磺、打农药等方式防腐防虫。

  我们该如何判断中药饮片是否变质?黄亚威给出“闻”和“看”的简单方法:“看”能直接发现药材表面的白霉、黑霉等霉点或霉斑;“闻”则能察觉药材是否有异常气味,一旦气味不对,很可能是发霉变质的信号。

  “只要中药饮片没有出现发霉、生虫的情况,在保质期内一般可正常使用。”不过黄亚威也提醒,枸杞这类浆果类药材较为特殊,若出现发黏、变色的情况,就意味着质量已经变差,不建议继续使用,且这类药材最好不要长时间存放。若短期内用不完,建议放入冰箱冷藏保存,以延长保存时间、保障质量。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高原呼吸疾病防治科研合作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26日,由广州国家实验室主办,青海红十字医院承办的“健康中国·高原行动”高原呼吸疾病防治科研合作研讨会在青海西宁举行。 [详细]
  • 新生入学,收好这份“结核病筛查通关秘籍”

    近日,在长沙市中心医院(南华大学附属长沙中心医院)门诊一楼,举办了一场以青少年结核病防治为主题的“无核小卫士”实践活动,40余组中小学生家庭踊跃参与,共同开启这场健康守护之旅。 [详细]
  • 身体长息肉不要忽视

    体检报告上,有时会出现息肉、囊肿、增生、结节等字眼。一般情况下,肠息肉数量越多、越大,癌变几率越高,发现肠息肉,应尽早切除,以防癌变。如果肾囊肿小于5厘米,且没有不适症状则不需要进行治疗,3~6个月进行一次B超检查即可。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