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灭蚊防病害:“一招鲜”不如“组合拳”

发布时间: 2025-08-21 09:58:00 来源: 新民晚报

  人口流动频繁、气候异常、城市化发展的当下,由虫媒传播的“热带病”离人们已不再遥远。

  清除蚊虫滋生地、喷洒杀虫剂是目前防控传播的常见方法。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蚊子逐渐“适应”各类化学灭蚊措施了。目前最常用的灭蚊剂就是各类除虫菊酯和避蚊胺,蚊子已经对它们产生了普遍的抗药性,必须加大药量才能够奏效。

  面对蚊子的“顽强反击”,各类灭蚊技术被派上场:比如“以蚊治蚊”:释放“绝育雄蚊”,让野生雌蚊绝育;比如培育不吸血的华丽巨蚊,让其幼虫吞食白纹伊蚊幼虫;或者改造蚊虫肠道共生菌,从源头实现“治蚊防病”……那么这些方法究竟效果如何?本报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员。

  四年前,王四宝领衔的团队在国际顶尖学术期刊《科学》(Science)上发表论文,揭示了疟蚊集群婚飞的分子机制和雌雄求偶的化学通信奥秘。通俗地说,在蚊子的“相亲大会”上,科研人员释放的可能是“香水喷得很浓但无生育力”的雄蚊,它们与野外雌蚊交配后,会使其无法繁衍后代。

  “人们总希望有‘一招制敌’的方法,但基于越来越科学的认知,没有任何单一方法能解决任何一种虫媒传染病。”王四宝说,“‘绝育雄蚊’方法确实有效,但目前只能小范围应用,原因是成本高——必须得不断、定期释放‘绝育雄蚊’到野外。”

  那么,诸如投放“食蚊鱼”等举措,效果又如何呢?据了解,食蚊鱼是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食谱广但尤爱吃蚊虫,最喜欢吃刚羽化的成蚊以及蚊虫幼虫和卵块。“食蚊鱼适应力强,繁殖能力高,但是被列入了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有可能引发生态风险。”王四宝表示。

  此外,伊蚊天敌之一的华丽巨蚊的成蚊均不吸血,以植物汁液和花蜜为食,对人畜不构成侵扰。华丽巨蚊幼虫能捕食伊蚊幼虫,但其对生存环境要求较高,温度一高就无法适应。

  “因此我们提出‘综合蚊媒病控制策略’,即通过系统监测和多种手段协同防控。”王四宝强调。

  记者了解到,新兴的生物技术正在带来突破。例如,王四宝团队开发的“病原菌介导的RNA干扰(pmRNAi)”技术,将埃及伊蚊的miRNA(如miR-8、miR-375)导入杀蚊真菌,使其通过跨界RNA干扰蚊虫免疫通路,显著提高白僵菌杀蚊效力。美国马里兰大学则通过基因改造绿僵菌,使雄蚊在交配时传递致命孢子,两周内消灭试验场中90%的雌蚊,且对人类和益虫无害。

  此外,王四宝团队还研发出“智能细菌”Serratia AS1,它能在蚊虫吸血时精准释放抗疟原虫、登革病毒和寨卡病毒的效应蛋白,实现“一箭三雕”的防控效果。

  “防治蚊虫必须要有系统性思维。”王四宝再次强调,“在蚊虫密度低时,可以应用生物防治手段;一旦密度较高,化学手段仍是快速应急的有效补充。”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世界蚊子日 “致命快递”带着病毒扩散

    每年8月20日是“世界蚊子日”,是为了纪念一个足以改写人类医学史的发现。蚊子原本只是生态系统中的普通成员,但在数百万年的进化中,它们与病毒、寄生虫、原虫之间形成了复杂的“搭便车”关系。三种疾病都没有特效治疗方法,疫苗研发进展不一,因此防控核心仍在阻断伊蚊的滋生和叮咬。 [详细]
  • 北京协和医院王含:比患帕金森病更可怕的是拖延治疗

    “刷牙时手突然不灵活了”、“包饺子时一只手不会擀皮”、“打鸡蛋动作越来越笨拙”……这些日常生活中的细微变化,可能是帕金森病的早期预警信号。 [详细]
  • 广西将为适龄女生免费接种HPV疫苗

    近日,记者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妇联了解到,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健康委、财政厅、教育厅、妇联、疾控局等多部门联合印发了《广西适龄女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实施方案》,正式启动广西适龄女生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免费接种项目。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