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成人共患病现状如何?最常见共患病组成模式有哪些?经济欠发达偏远地区,是否有更高的多重疾病患病率?对此,哈尔滨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院长、教授田懋一团队开展了学术课题研究,通过结合现场调查数据与常规收集数据,首次详尽分析了中国农村地区成人共患病的流行趋势及特征,为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政策提供了有力依据。相关研究近日在线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
共患病是指一个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慢性病。这种多病共存的现象在老年人群体中较为明显,慢阻肺、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肾病、前列腺增生、胆石症等疾病经常“组团”来袭、交织作乱。特别是在农村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居民自我健康认知水平较为有限,增加了共患病的诊治难度。因此,研究团队推测我国农村地区共患病的患病率可能被严重低估。
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领军人才项目等项目的资助下,田懋一团队深入黑龙江、山西、湖北3省6县240个村庄,共招募6474名年龄在3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采用现场调查数据与常规收集数据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共患病的患病率和主要患病模式进行了全方位评估。
现场调查数据显示,在上述区域的受调查者中,患病率最高的5种疾病依次为高血压、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心脏病、中风和关节炎。分析结果表明,用现场调查数据估算的共患病患病率为35.7%,而经过医保等常规收集数据补充后,共患病的患病率则上升至44.4%。这意味着在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许多居民容易忽视他们习以为常的疾病症状,以及一些没有明显症状的疾病。
研究还证实,农村地区尚有大量未被诊断的慢性病。例如,超过75%的受调查者被检出有较高的高血压风险,而其中只有36%的人被确诊。问卷结果显示,超过20%的受调查者可能存在有待进一步确认的焦虑和抑郁等心理健康问题;血液检测报告显示,近10%的人可能患有未被识别的慢性肾病;此次团队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还发现,农村居民最常见的5种共患病组成模式分别是高血压和心脏病、高血压和中风、高血压和慢性消化系统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高血压和关节炎。
专家指出,随着人均寿命的延长以及慢性病发病率的上升,我国农村地区糖尿病、高血压、肾病、抑郁症等共患病的情况日益凸显。加强对这些疾病的认识与筛查力度,完善分级诊疗制度,优化农村患者的诊疗路径,降低共患病对个体与社会的沉重负荷,仍需更多政策支持和实践探索。
上述大规模调查,首次为我国农村地区共患病现状研究提供了第一手数据支持,也为制定更科学的健康政策和资源配置策略奠定了理论基础。田懋一说,希望未来有关部门能在政策制定、卫生资源分配和健康教育等层面持续发力,为农村居民筑起更为牢固的健康屏障。
基于研究结果,田懋一对未来基层疾病的预防和诊治提出以下建议:在未来基层疾病的筛查中,应进一步扩大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的筛查,同时应该将心理健康以及慢性肾病的筛查纳入基层健康服务;临床专科医生应更多考虑以患者为中心的治疗方式,打破学科间壁垒,同时全科医生应该加强专长化培训。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