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感知生态之变丨从6.7万到14.8万种 见证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答卷

发布时间: 2025-08-17 09:22:00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科学指引下,我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积极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

  一大批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得到有效保护,栖息繁衍环境不断改善,为应对全球生物多样性挑战作出新贡献,一幅万物和谐共生的生态画卷正徐徐展开。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巡护员 郎永光:看这个脚印儿,应该是一只亚成年的老虎,现在是经常见了。

  巡护员郎永光看到的是东北虎脚印变多,而在东北虎豹国家公园里,2.8万台红外相机观察到的则是东北虎豹更大的变迁。

  2013年,一只虎妈妈带着四只幼崽出现,这是中国境内首次记录到完整的野生东北虎家庭。十年间,东北虎的足迹已覆盖国家公园约80%的区域。

  卫星“看到”:2013年,山林散布着采矿场,如今,绿色重新覆盖,156宗矿业权退出。

  声音,也在见证森林的复苏。北京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长期观察发现,2015年前后,林间多是牛铃声;五年后,鸟鸣渐多;再后来,梅花鹿、狍子的叫声开始频繁入耳;如今,70多只野生东北虎与80多只野生东北豹的低吼,偶尔响彻山谷。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绘就全世界最大的国家公园体系蓝图,规划总面积约110万平方公里,保护了超80%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物种及其栖息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画面,也正在融入人们的身边。夜晚,借助热成像技术,人们看见了江苏南通的生机盎然,在军山公园,小梅花鹿穿越林间,夜鹭振翅而过,在小洋口港,麋鹿群在风车下悠然漫步。清晨,黑枕黄鹂在枝头鸣唱。

  这款App的数据库收录了近四万个市民所拍摄到的野生动植物影像,2021年以来,在城市楼宇间、绿地附近,观测到的野生动植物越来越多。

  数据的背后,是城市生态系统的主动重构:2021年,南通崇川把军山景区内一片区域划为生态保留地,为野生动物在城市中留下一片安静的落脚点。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狼山镇街道居民 朱斌:环境的变化对我孩子也是一种环境保护的启迪。

  如今,《中国生物物种名录》上“入册”的生物种数,从2013年的6.7万种,增长到2025年的14.8万种,增长超过1倍。近500种野生动植物的受威胁等级出现下降。

  中国正用坚实的制度保障与切实的行动,绘就万物各得其所、生生不息的生动画卷。

  总监制丨申勇 张勤监制丨王琰 岳群制片人丨李斌 梁丽娟 郭茜记者丨刘佳昕 孙茜 王亚平 徐洋 於大贺制作丨张志 徐鹏翔 樊浩 涂雪娅 王文蕾 刘羽琪 闵际元 石为 黄绍楼编辑丨张昊 张雨棣 王誉博 张博协拍丨江苏台鸣谢丨国家林草局 北京师范大学虎豹研究团队

  

(责编: 王东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 当瑞士博主遇见翠湖:解码昆明的历史余韵与悠然日常

    近日,瑞士博主山姆·沙伊尔(Sam Schaer)与珍妮·布鲁纳(Jenny Brunner)漫步于清晨的翠湖,在昆明历史文化讲述者岳立的引领下,聆听老昆明的人文故事,用镜头捕捉云南最松弛的模样。当异乡视角邂逅老城故事,他们能读懂翠湖多少未说的秘密?镜头里的悠然日常,又藏着云南怎样的独特魅力? [详细]
  • 焦点访谈|“现代化人民城市”怎么建?看各地实践探索

    7月14日至15日,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城市工作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擘画了建设现代化人民城市的新蓝图。 [详细]
  • 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取得多项成果

    记者8日从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2025年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成果新闻发布会获悉,本届论坛共有来自62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会,除发布《2025贵阳共识》《全球生态文明转型发展报告2025》等多篇报告外,还取得多项成果。 [详细]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