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优化法治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发布时间: 2025-01-28 13:53:00 来源: 山东商报·速豹新闻网

  近期,“远洋捕捞”现象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人民日报评论微信公号消息得知,所谓“远洋捕捞”,是指一些地方执法部门违法违规异地抓捕民营企业家,查封、冻结甚至划转外地企业和个人财产的行为。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在一次发布会上披露了一起案例:警察私自跨省带走企业家并索取财物。这一事件引发了公众对“远洋捕捞”现象的广泛关注和深刻反思。远洋捕捞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法规,更对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经营环境造成了极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在这样一个环境下,企业家们如何能够安心经营、大胆创新?

  近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进行了首次审议。早前司法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草案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草案》),向全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表明了党和国家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向全社会传递了党和国家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庄重承诺。《草案》的亮点很多,尤其在权益保障方面,草案要求深化对民营经济组织及经营者人身和财产权益的司法保障,第60条就规定:“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务与合法财产,民营经济组织财产与民营组织经营者个人财产,本人财产与案外人财产。”然而,瑞德青春(珠海)健康管理公司诈骗案却引发了社会热议。据多家媒体报道,该案由河南警方异地侦办,涉案金额13.6亿元,但公司被查封的资金约18.6亿元,疑似超额查封。公司员工也透露,因为超额查封也导致部分员工生活遇到困难。这就要求检察机关要依法行使监督权,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正如《草案》第64条规定:“检察机关依法对涉及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诉讼活动实施法律监督,及时受理并审查有关申诉、控告。发现存在的违法情形的,应当依法提出纠正意见。”因此,要强化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合法权益的保护,还要强化刑事诉讼监督,促进公正司法。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原副校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研究会会长、一级教授王利明所述:民营经济促进法是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的重要立法,也是全面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的一部良法。该法的制定和颁行,有利于消除各种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稳定民营经济发展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强化发展动力。

  对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进行平等保护,也是对“数万员工”饭碗的保护,是保民生的重要体现。

  据新黄河报道,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了瑞德青春(珠海)健康管理公司诈骗案。该公司因涉嫌诈骗被检方指控涉案金额13.6亿元。瑞德青春作为集团子公司,业务涉及美容、健康教育等多个领域,其中大健康项目成为此次涉嫌诈骗的焦点。公司因此被查封的资金高达约20亿元,疑似存在超额查封的情况,且警方跨省抓捕,该案件辩护律师称属于异地执法,进一步加剧了案件的复杂性。

  据界面新闻和新黄河等媒体报道该案存取保候审不公等问题引发了公众对司法程序公正性的质疑。一名涉案员工的家属反映其女儿小丽虽在起诉书中排名靠后理论上罪责较轻但至今未被取保候审羁押时间远超量刑建议。小丽坚称无罪且未参与被指控的大健康项目。对于小丽未被取保候审的原因法庭并未给出具体说明但明确不是因为未认罪认罚。这一事件不仅暴露了司法程序中的一些问题也引发了公众对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保护的担忧。

  此外,据重庆商报消息得知,该案件辩护律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还提出了多项质疑。他们对检方提交的未盖章被害人名单的真实性与合法性表示怀疑指出名单存在多处错误甚至有被告人被列为被害人。此外,律师还质疑公诉人未按法律要求提供全案同步录音录像,并指出检察院移送的卷宗中存在矛盾:补充侦查报告显示有14人同步录音录像已刻盘,但公诉人仅移送了前两人的,且对未提供其余录像的解释与卷宗资料不符,引发对证据隐匿的怀疑。这些质疑凸显了司法程序中对证据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严格要求。

  远洋捕捞现象和司法程序中的问题都凸显了当前法治环境和营商环境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激发市场活力、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一方面要加强对远洋捕捞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督制约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司法程序的规范和管理力度确保司法公正和合法性的实现。

(责编: 贾春玲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