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题:江苏综合运用鼓励激励机制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以干部过硬担当创一流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建设是一件事关全局和长远的大事。新征程上,如何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干部担当作为的精气神很关键。今年以来,江苏各地各部门统筹资源力量,综合运用各项鼓励激励机制,推动干部在经济发展一线实战历练,在优化营商环境工作中勇挑重担,以鲜明导向有效激发营商环境持续向好的强劲活力。
一线解题:全周期服务,想在前头、干在前头
9月12日,宿迁经济技术开发区干部到园区制造企业走访时,看到江苏广源包装有限公司员工正赶在国庆假期前打包发货和运送设备。“邵经理,最近还有什么难题需要协调吗?”企业运营部经理邵姣爽快答道:“我们母公司6月份上市成功,各子公司也处于快速成长期,这不,正忙着更新设备呢。”
提起这段经历,中间还有个小插曲:“过去,企业申请上市时,所有子公司都要开信息证明,还要跑20多个窗口,前前后后要1—2个月,费时费力。”在去年一次上级部门调研中,邵姣表达了诉求:“能否把步骤合并简化,让我们跑一次就能办成?”
这一建议,很快有了回音——去年以来,省发展改革委积极发挥省优化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职能,推出企业上市信息核查“一件事”改革,让拟上市的企业获得感满满。“企业的难题,就是我们的考题。”省发展改革委有关处室负责人介绍说,为了答好这道题,20多个部门拧成一股劲,业务骨干们一遍遍协调对接,进度卡在哪,人就盯在哪,最终打通多平台数据,将多个部门多项核查事项变为“一件事”。目前,该举措已为1661家省内企业及其分支机构办理核查报告,办理时间缩减至最多5天。
记者在各地采访时注意到,在营商环境优化过程中,各类政务服务方式创新折射出干部思想理念的鲜明转变:从等事项上门向政策直达、免申即享转变,从单一的政务服务向金融、人才、用工等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转变,从助企服务向促企成长转变……
在无锡惠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禾润电力科技(无锡)有限公司新厂区生产线满负荷运转,一排排高效光伏组件即将“出海”。回顾从拿地到投产的历程,禾润电力负责人感慨道:“园区专项服务专班全程帮办代办,解决了审批流程长、人才招引难、国际市场拓展等问题,让我们抢得了全球新能源市场先机。”
为快速响应问题、精准助企护企,惠山区持续深化领导干部“进项目、优服务、促担当”机制,选派经济工作经验丰富的退出领导岗位干部、经济工作一线年轻干部等赴112家重点企业驻企指导,线下开放“企业服务日”,协调多部门“集中会诊式”现场办公,推出“人才直通车”、项目准入分级审核等12项务实举措,解决企业各类诉求230余项;线上升级推出“链企直通站”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定制拿地、融资等19项服务清单,推动事项平均办结时间缩短近30%,助力企业心无旁骛抓发展。
一线赋能:让专业的人把专业的事情做到点子上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标准有哪些?申报条件是什么?在申报过程中有哪些注意事项?”8月21日,在第二期“科长讲政策”线上培训中,南通市海门区科技局高新技术科科长曹宝峰面对镜头娓娓道来,把专业政策转化为亲切易懂的“家常话”。
屏幕前,纳琳威集团董事会秘书唐璇通过手机收看时边听边记。“很实用,我们正在申报高新技术企业,政策宣讲不仅明确了申报流程与条件,还掌握了研发费用归集、知识产权布局等关键要点,听得明白、用得顺手。” 海门区创新推出“科长讲政策”活动,让干部在服务发展的火热一线中提升了政策解读、沟通协调与服务水平,实现了能力提升与企业需求之间的协同共进。
营商环境不是抽象的,它直接体现为企业和群众办事的具体感受。每一个部门的服务质量和效率,每一名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作风,都与营商环境息息相关。
走在太仓高新区,德式元素随处可见。9月17日中午,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张罗银刚结束一场接待,急匆匆赴约见一位外国客商,“这家企业在增资和项目投产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想跟我见面聊一下,看有没有合适的配套服务。”因为能说一口流利德语,长期为企业答疑解惑,他成为不少德企眼中的“老朋友”。
“德企作风严谨,各类需求比较精细,因此,每周我们团队都会到5—8家重点企业走访。”他口中的这支团队,成员都是园区主攻德语区企业招引工作的精兵强将。作为全国德企集聚度最高、效益最好的地区之一,太仓集聚超过550家德资企业,为了让外资“引得进、留得住”,太仓高新区组建了“十驾马车”招商队伍,集结一批懂项目、懂技术、懂企业的干部,深化“项目突破日”机制,每月定期对接企业需求。
“我们不仅要帮企业落户,更要帮企业成长。”中德(太仓)中小企业合作示范区工作人员介绍,针对招商干部们摸排的德企需求,示范区搭建了中德标准化合作创新中心、知识产权保护基地等平台,设立德企专窗等,推出“Hi Taicang卡”和城市荣誉卡,打造集多种德式生活场景于一体的罗腾堡风情街,让企业在太仓发展就像在家乡一样方便、安心。
党员干部的专业服务,推动营商环境“引力场”持续增强。今年,太仓高新区新增4家苏州市级外资研发中心,总数达19家,珀金埃尔默全球采购中心、佳格集团智能制造及供应链中心等项目的落地,让高端设备、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加速集聚。
一线激励:突出实干实绩,让肯干事的人挑大梁
近日,载有1.34万吨港城造生物航煤的油轮抵达荷兰鹿特丹港,这是国内首家生物航煤出口“白名单”企业连云港嘉澳新能源公司的首笔国际订单,实现了我国生物航煤规模化出口零的突破。
“作为民营企业,原本很难拿到生物航煤的出口许可证,多亏有关部门干部及时协调,积极对上争取,我们才能顺利获批白名单。”近日,面对连云港市委组织部派出的干部一线考察调研组,连云港嘉澳新能源公司总经理何健侃侃而谈。一旁,考察组人员听得认真、问得仔细。“通过在项目一线近距离考察,将干部‘干了什么事’‘干成什么事’相互印证,全方位、多渠道考准考实干部综合表现。”考察组有关负责人说。今年8月,灌云县采取记功嘉奖、晋升职级等方式,对服务解决嘉澳生物航煤出口难题的1个集体和5名干部进行及时奖励。
全省各地各部门着眼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注重加强在一线考察识别干部,持续释放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鲜明选人用人导向。连云港市围绕全市重点工作,派出考察调研组,经常性深入招商引资、项目攻坚等一线,看项目现场、听群众评价、问发展实绩,每半年开展一次干部正反面信息综合研判,相关信息及时纳入“穿透式”考核分析研判系统,做到了解在日常、研判在经常、调配在平常。
徐州市注重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考察识别干部,运用一线考察、平时考核季度测评、综合考核指标调研“三合一”工作机制,多角度识别了解干部在服务产业发展、招商引资、营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表现情况。市委组织部派出考察组,通过开展一次走访,列席一次月度例会或工作推进会,参加一次重要活动或现场观摩,形成一篇调研报告“四个一”深入了解干部政治素质、能力特质、发展潜质。今年以来,29名长期在优化营商环境一线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重用。(林元沁)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