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在浙开展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47:00 来源: 浙江日报

  《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货郎图》《层叠冰绡图》《九峰雪霁图》……这些传世千年的丹青瑰宝,如今跨越时空,翩然降临杭州西子湖畔。

  日前,“‘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在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临展厅启幕。本次展览由故宫博物院与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强强联手,精心呈现102件(套)故宫珍藏古书画精品摹本,集中呈现千余年中国绘画的经典作品全貌,堪称一场传统书画艺术的视觉盛宴。

  或许有人会问:“既非真迹,有何可观?”

  定论且慢。让我们一同探寻这些摹本背后隐藏的千年密码,感受传统技艺与古人智慧的完美交融。

  为何制作摹本

  故宫的奇珍异宝已经这么多了,为什么要制作摹本?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古代书画的很多真迹难以完整保存。临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传承中国古代书画艺术、书画技法的重要手段。

  正是有了这门技艺,才使得诸多名作得以跨越千年存续至今。

  比如《虢国夫人游春图》,描绘了虢国夫人一行人踏青游春的场景。据故宫博物院官网记载,此画原作是唐代的张萱,一位擅长描绘皇族贵妇、婴儿、鞍马等题材的宫廷画师。“游春”是唐代非常重要的社会风俗,唐代人喜欢在草长莺飞的时节,走出宅院,拥抱春天。在这幅没有画任何春日景致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中,处处是春天。

  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原作早已散佚,今存世的《虢国夫人游春图》为宋人摹本,融合了北宋画院简洁、明快和高雅的画风。这件作品,集成了唐宋两代宫廷绘画技艺,也让名画得以传世。后人得以从中研读艺术史,了解文化史、生活史,甚至分析动物驯化史……

  所以明白了吧,《虢国夫人游春图》《兰亭集序》《洛神赋图》……这些赫赫有名的千古佳作,如今存世的都已经不是最初的真迹。如果没有摹本,今天的我们,恐怕只能从文献记载和传说故事中猜想这些作品的真貌了。

  “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作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不仅是一项弥足珍贵的技艺,更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绵延赓续的生命力。

  在当代文物保护领域,人工临摹再现原作的神韵和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不仅传承了原作艺术技法,也延续了原作的艺术生命。

  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一场书画展览,要放在非遗馆里展出了。

  那为什么是浙江呢?

  故宫博物院文保修复部主任、研究馆员屈峰表示,浙江是非遗大省,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一直走在全国前列,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是浙江非遗代表性项目展示和宣传推广的重要平台和重要窗口,基于场馆优势,“‘宫廷画师’养成记——故宫博物院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展”成功落地。

  制作摹本有何高招

  在展厅里,你可以看到制作摹本的七大技艺步骤:从做绢、勾描、上墨,到渲染、调色、摹款、钤印,每一步骤都不能马虎。

  “我们可以说是师徒制,招收的都是各大美术院校的硕士毕业生。大家虽然有多年绘画基础,入行后还要进行为期三年的专业学习。”故宫博物院书画临摹组副组长陈露说,“每一道工序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接近原作,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去研究。”

  这项技艺是薪火相传的——现场展示了20多种专用矿物颜料的样品、临摹绢样本及详实的技艺传承谱系图,全方位揭示这项要求“形神兼备”的传统绝技的奥秘。

  这项技艺也是与时俱进的——现代科技手段如显微图像、高光谱扫描等,帮助临摹者深入观察古画肌理与色彩层次,凸显传统技艺与现代科技的融合。

  守真,是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的价值。

  “书画文物最终会随着时间而消逝,临摹要做的就是将书画文物的‘寿命’延长,让千百年后的人依然可以欣赏到它们的原貌。临摹的产生与发展,对延续我国古代书画的历史、保护我国古代灿烂的文明发挥着重要作用。”陈露细细道来。

  那么,传统技艺的摹本和数字时代的高清打印件的区别又在哪里?

  如今,数字技术的发展推动着临摹者从追求“图像再现”转向“行为再现”。这种对传统技法、画理、材料的系统性研究,使当代的临摹者建立起更加科学的传承标准,既注重对古书画完整信息的阐述,又实现对传统技艺的活态传承。故宫博物院四代传承人以笔为媒,以心传艺,以技艺存续经典,以坚守礼赞历史。

  陈露反复提到一个词:气韵。

  “相较于高清打印件,我们侧重的是这门技艺和传统画法的传承。在临摹的过程中,研究画家的绘画风格,并具体到技法和材料。比如一幅画不同的地方用的什么颜料,有几层敷色,用笔的提按以及笔法的特点等。”她说,“仔细观赏这些作品,你会发现是有立体感和时空感的。”

  这次在杭州,我们能看到什么?

  给大家划划重点。

  荟萃摹本珍品,分期轮换呈现——展览汇集汉唐至清代众多经典名作的摹本。观众可近距离欣赏《马王堆汉墓出土导引图》《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货郎图》《层叠冰绡图》《九峰雪霁图》等名作的摹本精品,感受古代书画的艺术魅力和摹制技艺的精湛水准。值得关注的是,展览将分两期呈现,第一期(开展至8月25日)展出45件(套),第二期(8月26日至闭展)将轮换展出42件(套),《虢国夫人游春图》《芙蓉锦鸡图》《听琴图》等15件(套)摹本将全程展出。在这里,你可以一次性看到历代名家李公麟、唐寅、赵孟頫、丁观鹏等作品的摹本,通览中国绘画史的精彩。

  沉浸互动体验,探寻艺术密码——互动体验区设有触摸屏与电子画笔,观众可亲手勾勒《人马图》《二马图》《昭陵六骏图》等经典作品的线稿,体验古代画师的运笔之道。

  最后提醒,展览展出至10月26日,诚邀广大市民、学生及艺术爱好者走进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亲身体验“宫廷画师”的匠心传承,在笔墨丹青间开启一场穿越千年的文化之旅,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永恒魅力。

(责编: 李文治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