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 > 援藏

小药箱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1-04-01 10:50:00来源: 西藏日报

   孔繁森,男,汉族,1944年出生,山东聊城人,1961年参加工作,196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9年,国家要从内地抽调一批干部到西藏工作,时任聊城地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孔繁森主动报名,第一次赴西藏工作,到条件极为艰苦、高寒缺氧的日喀则地区岗巴县担任县委副书记。在岗巴县工作3年,孔繁森跑遍了全县的乡村、牧区,与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友谊。1988年,山东省再次选派进藏干部,时任聊城行署副专员的他又主动报名,第二次赴藏工作担任拉萨市副市长,分管文教、卫生和民政工作。

   在第一次援藏时,农牧区缺医少药的现状触动了孔繁森,于是他托人在内地买了个棕色的小药箱。每次下乡前,他都自购数百元药品,装满小药箱。工作之余就给群众听诊、把脉、发药、打针,直到小药箱空了为止。在岗巴县苍龙乡蹲点期间,白天忙完工作,晚上他就背起小药箱,走家串户去给群众治病。

   在拉萨工作期间,他把自己的工资几乎都用来购买各种药品、营养品,为数以千计的群众看病、赠送药物和营养品。一次,在堆龙德庆县敬老院给一位叫旺姆的老人听诊时,孔繁森发现老人肺部有感染症状,心脏也不好,赶紧从小药箱里取出消炎药和止咳药,伺候老人服下后,又继续在小药箱里找治疗心脏病的药,药已经用完了。回到拉萨,他立即买好药,并派专人送到了旺姆老人手中。有一次到尼木县调研教育情况路过一个小村庄时,孔繁森照例到村里查看。在一间小土屋里,他发现了一位昏迷不醒的老人。孔繁森打开小药箱取出听诊器立即为老人检查,原来老人患了肺病,由于浓痰堵塞了气管,呼吸困难,生命危在旦夕。孔繁森翻遍了小药箱,里面带的都是一些常用药,送老人去医院路程又太远怕延误救治。他当即决定“就地抢救”,然后果断地取下听诊器上的胶管,一端插进老人的喉管里,另一端噙在自己嘴里。顿时,一股难闻的腥味顺着胶管蹿了出来。孔繁森顾不了那么多,强忍着扑鼻而来的腥味,一口一口地将浓痰吸了出来。

   老人慢慢地苏醒过来,孔繁森又赶忙给老人服下了消炎药,等安排好治疗的其他事项后才上路。在群众中一提起孔繁森,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说:“市长门巴(市长医生)呀咕嘟(好)。”

   1993年,援藏期满的孔繁森继续留藏工作任阿里地委书记,这个小药箱又伴随着他来到阿里,在草地上、在帐篷里、在羊圈旁为群众诊病、送药。日土县过巴乡是个只有500多人口的贫困乡,自然条件差,曾一度是疾病肆虐的地方。孔繁森一到这个乡,顾不得路途奔波的劳累和高原反应引起的头痛和胸闷,从小药箱里拿出听诊器为群众诊病。被闻讯赶来的牧民围了个里三层外三层,他为群众一个一个地仔细诊断,半天时间诊治了40多个病人。小药箱里的药很快发完了,看着那一双双失望的眼睛,他告诫自己:“下次来一定要多带药品。”多年来,他把工资的大部分用在了购买各种药品上,一次又一次装满这个小药箱为群众带去温暖,消除病痛。

(责编: 常邦丽)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