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青藏科考取得重大突破 集成应用成果守护青藏高原

发布时间: 2025-11-19 19:52:00 来源: 中国西藏网

  中国西藏网讯 11月19日,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综合集成应用发布会在拉萨召开。发布会上,科考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成绩单。这份凝聚着3000队次、30000人次科考队员心血的答卷,不仅刷新了人类对“世界屋脊”的认知,更为守护这片净土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


图为发布会现场 摄影:王淑


图为发布会现场 摄影:次旦拉姆

  突破性发现:青藏高原正在经历第三次环境转型

  第二次青藏科考队队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檀栋发布第二次青藏科考应用成果:青藏高原正在经历第三次环境转型。与历史上的两次转型不同,这次转型由全球变化和人类活动共同驱动,表现为显著的高原暖湿化和暗绿化。

  “这既是一次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姚檀栋解释道。研究显示,亚洲水塔供水能力正在增强,碳汇功能持续提升,年吸收二氧化碳达1.2-1.4亿吨,占全国生态系统碳汇的10%-16%。然而,危机与机遇并存:亚洲水塔失衡态势加剧,冰冻圈灾害风险显著增大,生态系统面临严峻挑战。

  集成应用成果:从科学探索到民生保障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局部 摄影:王淑


图为发布会现场参会人员参观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 摄影:次旦拉姆

  此次发布的集成应用成果,展现了科考工作从基础研究到实际应用的完整链条:在生态安全领域,科考成果全程支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的立法进程,提出的“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理念被完全采纳,开创了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的新纪元。

  在灾害防治方面,建成的冰崩堵江和跨境冰湖溃决灾害监测预警平台,已在实际应用中发挥关键作用。其中雅江色东普冰崩堵江灾害监测预警体系成功实现6次预警,成为国家应急管理的成功范本。

  科技创新: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历史性转变

  八年多来,科考队实现了一系列技术突破。自主研发的中国首个“贡嘎模型”大气碳反演系统获得“全球碳计划”认证,使中国在全球碳收支评估中拥有重要话语权。

  更令人振奋的是,“巅峰使命”系列科考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在海拔8830米的珠峰架设全球最高自动气象站,浮空艇升至9050米观测,钻取324米超长冰芯......这些成就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的战略转变。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局部 摄影:王淑


图为第二次青藏科考成果展览局部 摄影:王淑

  国际协作:从“跟跑”到“领跑”的角色转换

  通过发起“第三极环境(TPE)”国际计划,中国科学家成功将青藏高原研究推向世界舞台。《第三极环境科学评估报告》通过联合国环境署面向全球发布,亚洲水塔研究被纳入世界气象组织行动指南。

  今年1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环喜马拉雅地球系统科学国际研讨会,更见证了中国在相关领域的国际引领地位。由我国科学家主导发起的“国际环喜马拉雅地球系统科学协会(ATH)”,正在整合全球优势研究力量,瞄准区域热点问题开展联合攻关。

  未来展望:科技守护青藏高原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第二次青藏科考将继续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科技创新守护“世界屋脊”和“亚洲水塔”。

  正如姚檀栋院士所言:“我们要在充分认识第三次环境转型带来的新风险基础上,抓住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机遇,为青藏高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强大的科技支撑。”

  从雪山之巅到湖泊深处,从冰川观测到灾害预警,第二次青藏科考正在用科技的力量,为青藏高原筑起一道坚实的生态安全屏障。这项伟大的科学工程,不仅关乎青藏高原的未来,更关乎亚洲乃至全球的生态安全。(中国西藏网 记者/王淑 次旦拉姆)

(责编: 于超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