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拉萨的晨曦里,阳光穿越雅鲁藏布江畔稀薄而纯净的空气,轻柔地洒落于堆龙德庆区古荣镇的一隅静土。这里,海拔近四千米,是藏文化传承的腹地,更是今日“高原康养”理念落地生根的一片沃土。璞园,便是途中那可暂栖身心的安然驿站。
图为璞园康养中心航拍图
堆龙德庆,藏语意为“上古福地”。今日的堆龙,已成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金色名片,却依然在高原的晨光中保持着那份深植岁月的宁静与庄严。青稞田在微风中泛起碧浪,新建的民族团结广场上,身着民族服饰的孩子们正在嬉戏;转角的文化长廊里,惠民政策展板前,老人们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热烈讨论。酥油茶香从茶馆飘出,与远处现代农业产业园的果蔬清香交织在一起,见证着这片土地在守护传统与现代发展间的平衡。
璞园,便坐落于这样一片文化与自然深度交织的土地。名如其形,意寓“未琢之玉”,如一方静谧天地,在时代喧嚣之外静静生长。它不仅是一个康养中心,更是一方修性养心的精神园地、一座生命的园林。
其康养中心,是藏医药学智慧的当代表达。取红景天、雪莲花、藏菖蒲等高原珍药入浴,承袭藏医药浴这项联合国认定的非遗技艺。温泉不止润肤,更能理气通络;浴身之际,亦为浴心之时,身与神,于温热与香气间悄然对话。
药膳餐厅,则将“药食同源”的古训融入高原生活,以本地有机原材,佐以藏医学理论精配,呈现出一场滋养五脏、品味山川的食疗盛宴。
28间藏式与现代融合的客房,是这方净地的温柔载体。晨光中可随导师静坐冥想,在海拔四千米的天地之间,听呼吸如风穿松林;午后漫步药香石径,脚下花影斑驳,仿佛踏入静谧秘境。
每一处文化工坊,皆似一座时光的舱室。这里可以调配藏香,也可以在泥与火中体悟手工乐趣。
高原药材博物馆内,虫草、贝母、红花、冬葵等百余种藏药标本林立陈列。那不仅是药材的展览,更是一部人与自然共生共养的哲学缩影。
图为青藏高原野生道地中藏药材文化博物馆
图为参观者观摩中药材标本
璞园通过“企业+村集体”合作机制,带动古荣村集体经济增长,也让村民在藏香制作、文化讲解、康养接待等岗位中找到自足。园区流转的47.8亩土地用于中藏药材种植,开发出青稞控糖等康养产品,不仅延伸了产业链,更唤醒了沉睡土地的内在活力。
古荣水磨声犹在,千年如一。那108座水磨房,如今不只是非遗的象征,更被现代营养学重新赋能,成为璞园康养餐桌上的主粮,续写“古法食养”的新篇。
图为濮园内花草繁盛,生态优良
风过拉萨河谷,青稞田波光粼粼;雪山在天际铺展,如镜映心。当盘膝而坐,耳畔是锅庄余音,鼻间是藏香幽香,心中曾久无栖所的波澜,终于在这静土里缓缓停泊。(中国西藏网 文/闻斋 图/陈明)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