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藏网讯 4月23日,全国双拥模范城(县)命名大会在北京举行,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首次入选全国双拥模范城(县)。该项荣誉不仅将成为甘孜州双拥工作的里程碑,也是新时代民族地区军政军民团结的生动注脚。
图为朱德总司令和五世格达活佛纪念馆 图片来源:康巴卫视
甘孜州是新中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州,长征精神、“两路”精神重要形成地,民族融合走廊和治边稳藏战略要冲。在这里,红色基因早已深深融入血脉,并不断擘画出新时代双拥模范画卷。
近年来,甘孜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以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为统揽,突出“圣洁甘孜·深情双拥”主题,扎实开展“民族大团结·军民一家亲”实践活动,持续巩固和发展了军政军民团结的良好局面。
红色血脉铸就双拥根基
甘孜州有着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自双拥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甘孜州深挖红色资源,以“一脉相承”为理念,系统保护和利用历史遗迹,修缮扩建红色场馆、烈士陵园、双拥文化长廊等56处,新建双拥“打卡点”245处,创建红色旅游景区5个,推出红色旅游精品线路7条,115个A级景区面向全国现(退)役军人、“三属”全免门票……甘孜州打造出一条“红色记忆”传承链,让红色文化与旅游经济深度融合,年吸引游客超千万人次,成为“双拥+旅游”特色品牌的典范。
图为康定中学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参观双拥主题街区 图片来源:中国国防报
其中,甘孜州、康定市联合驻军部队打造了首条双拥主题街区,通过雕塑、展板、互动体验等形式,生动地还原了红军长征在甘孜、十八军进藏、康定和平解放、民主改革等历史事件以及军地抢险救灾、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场景画面,成为游客和市民的“网红打卡地”。这条街区不仅承载着文化记忆,更让红色故事“活”了起来,漫步其中,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创新实践凝聚军民同心
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甘孜州累计投入1.2亿余元帮助部队排忧解难,高质量完成军休、军转干部和退役士兵接收安置工作,坚持办好“退役军人最期盼的10件事”,创新推出“军人退役一件事”集成办理,将退役报到、就业培训、社保接续等10余个事项“打包”办理,实现“一窗受理、一次办结”,常态落实“四五六”工作法和送立功喜报活动,充分发挥老兵志愿者等“三支队伍”作用,建立多元救助机制,帮扶困难退役军人1283人次。
图为甘孜州军民共植“双拥林” 图片来源:国防时报
驻地官兵与群众双向互动更是让军民情谊落地生根。“六进军营”和军营开放日、军民共建“双拥林”、送法律政策进军营、“双拥杯”知识竞赛、送医疗进军营暨伤病员救治演练和系列“民族大团结·军民一家亲”等实践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浓厚双拥氛围。
暖心举措体现人文关怀
甘孜州积极落实对现役军人、伤残军人等的各项优先优惠政策,推出了一系列暖心举措,千方百计解决好实际问题,让军人优待“看得见、摸得着”。
甘孜州建好金融、医疗、交通、餐饮、住宿等多个行业对接沟通机制,38家医院挂牌“退役军人优待医院”,3座机场和14个县(市)提供交通优待,2137户企业提供3000多个优待优惠项……30多家商铺签订了《“拥军门店”协议书》,主动加入到拥军行列,涵盖了教育、医药、餐饮等多个行业,为现役、退役军人及家属消费提供一定折扣的优惠。他们统一挂上双拥门店牌匾,出示惠军清单。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双拥的参与者、见证者。
从历史长河中走来的甘孜州,用创新与坚守书写了新时代双拥工作的壮丽篇章。这座高原之城的双拥实践,展示着民族地区军政军民坚如磐石的团结力量。正如那条镌刻在双拥文化街上的标语:“军民同心,其利断金;圣洁甘孜,深情永驻。”这朵双拥之花,必将绽放得更加绚丽!(中国西藏网 综合/王茜)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