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小牌子撬动大变革

——山南市贡嘎县江塘镇岗巴村扮靓乡村引客来

发布时间: 2025-10-29 10:12:00 来源: 西藏商报


山南市贡嘎县江塘镇岗巴村。文/图 通讯员 邓烨炜 洛桑贡布 记者 谭瑞华

  走进山南市贡嘎县江塘镇岗巴村,一块块珍藏于家中的小小责任牌,外表朴实无华,却承载着一个偏远山村华丽蝶变的动人篇章。这些被村民悉心珍藏的牌子,不仅见证了岗巴村从“偏僻穷山村”到“和美旅游村”的华丽蜕变,更凝聚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磅礴伟力。

  “这块牌子不仅明确了责任,更凝聚了全村人建设美丽家园的坚定决心。”老党员边巴站在责任牌前,目光炯炯地说。作为岗巴村“家风责任牌”的首批践行者,他亲眼目睹了这块小小牌子带来的翻天覆地变化。

  2023年之前的岗巴村,是当地知名的“问题村落”:远离县城、资源贫瘠,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4万元,村内环境问题尤为突出。“当时推行责任牌制度,不少村民持观望态度。”边巴回忆道。作为老党员,他率先在自家庭院悬挂责任牌,严格遵循要求规整院落、清扫环境。

  绿意葱茏的院落里,边巴的妻子白玛正提着水壶浇灌花草。阳光倾泻在她精心打理的庭院中,各色花卉争奇斗艳,绿植生机勃发。她放下水壶,指着整洁的院落笑道:“从前总觉得农村就该如此——柴草随意堆放,厨房油污无可厚非。自打挂了责任牌,每日清扫成了习惯,如今连孩子都懂得将鞋履摆放齐整。”

  在边巴等老党员的推动下,责任牌迅速普及全村。如今步入岗巴村,不仅可见环境的蜕变,更见证村民精神风貌的焕新。在边巴家中,责任牌的要求已化作家庭成员的自发行动。“父亲安插国旗、码齐木柴,是男人的‘担当’;母亲擦亮灶台、栽种绿植,是女人的‘贤惠’——这些不再停留于牌面文字,已融入日常点滴。”边巴如是说。

  这份浸润生活的责任感,不仅重塑了家家户户的生活习惯,更为岗巴村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沿整洁村道行至海拔4280米的观景台,村宣传委员顿珠指着熙攘人群介绍:“这是全村最热门的观景台之一,如今每日接待大量游客。”观景台上,游客在特色摊位前驻足流连。有人品尝地道风味小吃,有人精心挑选唐卡、绿松石等民族工艺品。民俗体验区最为喧腾,温顺的羊羔依偎在游客怀中,憨厚的牦牛温驯配合留影,连威风凛凛的藏獒也成了镜头里的“明星”。

  “这里太精彩了!既能饱览绝美风光,又能体验纯正民俗。”来自台湾的林女士怀抱小羊,兴奋展示手机相册,“村落的整洁程度更令人惊叹,彻底颠覆了我对乡村的想象。”

  顿珠边走边解说:“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昔时环境脏乱,游客过而不停;如今全村窗明几净,家家院落宛若花园,客流量激增数倍。”他特别指向忙碌的村民摊位:“村里创新实施‘村民轮岗营业’机制,3680、3898、4280三处观景台由村民轮流经营,确保每户共享旅游红利。”

  “现在村民在观景台售手工艺品、提供摄影服务,日均增收300-400元;旅游旺季时,单户月收入可增上万元,真正端稳了‘旅游饭碗’。”望着眼前喧闹景象,顿珠感慨:“我们向游客展示的不仅是整洁环境,更是一种生活态度与文化自信。这正是岗巴村日益吸引游客的深层原因。”这份由内而外的蜕变,既体现于村民的精气神,更转化为切实的发展成果。迄今全村已整治残垣断壁32处,盘活闲置土地1200平方米,完成152户人畜分离及149户厕所改造;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4万元跃升至2.2万元,增幅逾50%。

  江塘镇镇长牛伟龙表示:“在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我们统筹9000余万元乡村振兴资金,大幅改善基础设施与居住环境。”他着重强调:“最可贵的是,村民在服务游客过程中,主动维护环境的意识日益增强,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外部支持与内生动力形成的良性循环,正成为岗巴村可持续发展的活力源泉。

  如今边巴新增“责任牌监督员”身份,定期走访各户,既检查执行情况,也分享自家经验、解决实际问题。“环境美化只是起点,生活提质方为终极目标。”言及此处,他脸上绽放幸福笑容。

  暮色渐沉,太阳能路灯在岗巴村次第点亮。4280观景台的游客徐徐散去,村民收拾摊位时满面丰收的喜悦。边巴在院中码放柴垛,白玛于厨间准备晚餐,顿珠筹划明日拍摄内容,三三两两的游客仍在村道漫步,沉醉于雪山脚下美丽乡村的静谧时光。

  这方小小责任牌,承载的不仅是清洁分工,更是村庄从物质到精神的全面嬗变。自“偏远贫瘠山村”蜕变为“和美旅游村落”,岗巴村改变的是收入与环境,不变的是淳厚家风与浓郁乡情——这恰是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