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山南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检查污水处理厂。记者 巴桑旺姆 摄
图为山南市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在砂石场检查。记者 巴桑旺姆 摄
从雅鲁藏布江两岸的葱茏绿意到城镇乡村的清新空气,从清洁能源的高效利用到生物多样性的悉心守护……近年来,山南市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生态保护修复为根基,以污染防治攻坚为抓手,以绿色转型发展为路径,在雪域高原书写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答卷,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愿景照进现实。
久久为功,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每天推开窗,看到的都是蓝天白云,晚上还能伴着河水声入眠,这样的日子以前想都不敢想。”乃东区泽当镇居民次仁卓嘎的感慨,道出山南市生态环境改善的成果。这背后,是山南市久久为功推进污染防治攻坚。
在蓝天保卫战中,山南市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O3)协同控制,组建专业团队推进《2024—2025年山南市PM2.5污染成因及来源分析报告》编制,对工业源、移动源等实施精准治理。“我们要求企业在工业园区安装监测设备并接入环保监测平台接受实时监督,发现污染物超标时,会联动企业整改。”山南市生态环境局综合行政执法队队长达娃次仁介绍,通过一系列举措,2022年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100%,2020年以来持续稳定在99.4%以上,“抬头见蓝”成为市民生活的常态。
碧水守护战同样成效显著。在贡嘎县雅鲁藏布江流域,水利部门工作人员定期开展水质监测。“我们每月都会采集水样,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贡嘎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说。目前,山南市已建成县城污水处理设施13座,农村污水处理(管控)率达49.3%,主要江河湖泊和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雅鲁藏布江碧波映照出沿岸群众的幸福笑容。
净土保卫战中,山南市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在桑日县,固体废物处理站工作人员每天忙碌着分类处置垃圾。“我们会对危险废物单独存放、专业处置,避免污染土壤。”处理站工作人员尼玛告诉记者。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55座,覆盖率达64%,土壤环境质量持续保持良好,为群众筑牢“脚下的安全”。
系统治理,守护山水林田湖草
“以前这片山光秃秃的,现在种上树苗,慢慢变绿,看着就舒心。”在南北山造林绿化项目山南片区,参与植树的巴桑顿珠擦了擦额头的汗,指着身后的树林说。近年来,山南市以系统治理理念推进生态保护修复,让雪域高原的生态屏障更加牢固。
生态功能提升是重中之重。山南市贯彻落实《西藏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规划》,投入120万元在浪卡子县、错那市建设2座冰川气象监测站。山南市完成市域内327座(2640条)冰川的摸底调查,明确冰川面积1348.43平方公里、冰储量86.51立方千米,为冰川保护筑牢数据基础。
系统治理让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山南市雅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涵盖7大类20小类102个子项目,目前已完工100个,完工率达98%;以拉萨南北山造林绿化项目为重点,完成国土绿化18.88万亩,2025年完成义务植树造林1.36万亩;实施西南缘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治理面积211.79公顷……一系列举措让山南市的生态面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全市森林面积118.2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4.79%;湿地面积23.9万公顷,草原植被盖度达66.85%;城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0.34平方米,绿地率达45.65%,雅砻人民公园、雅砻河生态走廊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果丰硕。2025年,山南市投资401万元启动生物多样性调查,扎实开展松材线虫疫情防控,办理植物检疫证书2101份,检疫苗木2000万余株,清退不合格苗木11.5万株;制定实施《山南市2025年生物多样性日宣传活动方案》,增殖放流本地鱼类23.1万尾……如今,在山南的草原、森林、湖泊间,藏羚羊、黑颈鹤等珍稀野生动物时常出没,构成一幅生机勃勃的美丽画卷。
向绿而行,清洁能源与特色产业双向赋能
“以前加油要跑好几公里,现在小区门口就有充电桩,开新能源汽车太方便了。”乃东区贡康桑小区居民丹增看着楼下的充电桩,脸上满是笑意。这一便利,源于山南市积极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在产业绿色化方面,山南市加快培育绿色产业集群。山南市氢能应用示范产业园项目开工建设,拉萨城关区亿鑫废旧回收有限公司落户运营,洛扎县绿色金融示范区创建稳步推进。目前,山南市已培育自治区级绿色建材生产骨干企业1家,拟申报自治区级绿色工厂3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工业领域绿色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清洁能源开发是山南市绿色发展的另一张王牌。围绕“雅江中游清洁能源基地”目标,山南市出台《山南市清洁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2023-2035年)》,推动全区首个“光伏+治沙”示范项目——扎囊县扎其乡罗堆村光伏治沙项目落地开工。此外,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安装城区公交车辆充电站(桩)12个,建成新能源汽车充电桩130个,2025年1-7月全市累计发电量37.8亿千瓦时,能源自给率稳定在100%,新增清洁能源绿电装机、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均为100%,实现了“用清洁电、走绿色路”。
绿色生活成为山南市新风尚。每年“世界环境日”“全国节能宣传周”期间,志愿者会走进社区、学校,普及绿色低碳知识;乃东区藏源小区、曲松县旧福利院小区等完成建筑节能改造,让居民住房舒适、节能;山南市城区105辆清洁能源出租汽车、35辆新能源公交车穿梭街巷,清洁能源及新能源占比达87.5%,绿色出行成为居民的首选。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