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bet.cn
home

上半年西藏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

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

发布时间: 2025-08-01 09:12:00 来源: 中国西藏新闻网——西藏商报


农行助农贷款项目。图由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提供

  7月30日,自治区政府新闻办召开“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系列主题第十四场新闻发布会,介绍上半年西藏金融运行情况。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6月末西藏社会融资规模存量9447.29亿元,同比增长6.19%;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568.2亿元,较年初增长9.25%;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

  人行引领金融服务提质

  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姚中玉介绍,上半年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认真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中央赋予西藏的特殊优惠金融政策,引导全区金融机构持续加强和完善金融服务,为全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持。6月末,全区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9.25%,充分体现了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导向。上半年金融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7%,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9个百分点。

  “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精准对接西藏156家优质科技型企业,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144.38亿元,截至6月末全区科技贷款余额1353.95亿元,同比增长18.18%。同时,发放碳减排贷款68.86亿元,截至6月末全区绿色贷款余额1956.19亿元,比年初增长12.2%。此外,通过全国中小微企业资金流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促成贷款98笔、6.89亿元;组织开展76场银政企对接活动,为425家企业放款12.1亿元,其中为108户小微企业提供10.18亿元首贷支持。截至6月末,全区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29.56亿元,同比增长25.72%。”姚中玉说。

  值得一提的是,养老与数字金融创新突破。“康养贷”“安享贷”发放624笔、2.48亿元,全区首笔1000万元养老产业融资贷款落地林芝;6月末全区数字经济产业贷款余额58.61亿元,数字技术应用业贷款占比70.16%。

  重点领域信贷精准滴灌

  中国人民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引导金融机构加大重点领域支持,6月末,全区基础设施中长期贷款余额1905.54亿元,同比增长7.69%;个人消费贷款余额1063.91亿元,同比增长20.43%;房地产贷款余额486.99亿元,同比增长18.5%;制造业贷款余额167.18亿元,较年初增长8.42%。

  中国农业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党委委员、副行长魏俊华介绍,上半年农行西藏自治区分行累计投放涉农贷款196亿元,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破620亿元。全区527个营业网点组建起“格桑花金融服务队”,流动服务2万余次,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6月末脱贫县贷款余额1902.19亿元,脱贫人口小额信贷惠及7.74万农牧户,上半年“三农”个人贷款净增39.93亿元。

  在服务实体经济上,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成效显著。中国银行西藏自治区分行资深业务经理赤珍介绍,截至6月末各项贷款余额突破737亿元,较年初新增超122亿元,创历史新高。公司贷款累计投放184亿元,重点支持建筑、能源、航空等领域;为重点铁路等项目融资118亿元,助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金融“五篇大文章”方面,6月末科技金融贷款余额229亿元,较年初新增近29亿元;绿色贷款余额257亿元,较年初新增近36亿元;普惠贷款增速超32%,覆盖超2000户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外汇领域便利化政策释放动能

  “西藏优惠贷款利率与LPR同步下调10个基点,公积金贷款利率、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姚中玉介绍,今年上半年西藏金融机构新发放的一般商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46%,同比下降0.34个百分点;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39%,同比下降0.45个百分点;新发放普惠小微贷款加权平均利率1.15%,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

  此外,西藏跨境金融服务升级,人民币跨境使用与外汇领域便利化改革有新进展。据了解,截至6月末,4家银行在区内银行开通5个人民币同业往来账户,逐步搭建起人民币资金清算网络。自6月22日上线跨境支付通业务以来共办理286笔、237.63万元,为西藏与香港两地经贸活动与人员往来提供优质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西藏对周边国家跨境人民币收付总额同比增长71.72%,人民币在周边国家使用稳步增长。

  同时,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范围持续扩大,区内试点银行增至3家、企业增至15家,便利化试点业务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3.98倍和8.67倍;首单跨境金融服务平台“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服务”应用场景落地,涉及外汇掉期金额131.65万美元。

(责编: 陈濛濛 )

版权声明:凡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或“中国西藏网文”的所有作品,版权归高原(北京)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任何媒体转载、摘编、引用,须注明来源中国西藏网和署著作者名,否则将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email